載淳深知,對于李大爺代表這樣在老城區扎根了一輩子的老人來說,故土難離的情感如同參天古樹般根深蒂固,尋常的勸說無異于隔靴搔癢,難以奏效。
他緩緩吐出一口氣,壓下心中略微的焦躁,轉頭示意富察氏稍安勿躁。
“老人家,”載淳再次將李大爺代表攙扶起來,語氣放緩,帶著一絲懷舊的色彩,“朕聽聞您在這片兒生活了大半輩子,想必對過去的京城,有著許多美好的回憶吧?”
李大爺代表原本緊繃的臉上,聽到“過去的京城”幾個字,似乎觸動了內心深處柔軟的地方,戒備之色稍減。
他渾濁的眼睛里,仿佛閃過一絲光亮,緩緩點了點頭。
載淳見狀,心中暗喜,知道自己找對了方向。
他信步走到院中的老槐樹下,抬頭望著那布滿歲月痕跡的樹干,輕聲說道:“朕小時候也常來這附近玩耍,那時候的京城,雖然沒有現在的繁華,卻充滿了人情味兒。街頭巷尾,都是熱情的吆喝聲,孩子們嬉戲打鬧的歡笑聲,還有那胡同口老爺爺的二胡聲……真是令人懷念啊。”
富察氏也心領神會,走到李大爺代表身邊,親切地拉著他的手,柔聲說道:“是啊,李大爺,您還記得小時候咱們一起在什剎海放風箏嗎?那時候的風箏可真漂亮,五顏六色的,飛得可高了。”
李大爺代表的思緒仿佛被拉回到了過去,臉上漸漸露出了笑容,開始回憶起過去的點點滴滴。
他滔滔不絕地講著過去京城的趣事,講著胡同里的鄰里情誼,講著老街坊們互相幫助的溫暖故事。
載淳和富察氏靜靜地聽著,不時插上幾句,引導著李大爺代表回憶更多美好的細節。
時間仿佛倒流,院子里充滿了溫馨的氣氛。
李大爺代表也漸漸放下了心中的防備,對載淳和富察氏的態度也變得親近起來。
眼看時機成熟,載淳輕輕嘆了口氣,語氣帶著一絲無奈:“老人家,朕知道您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這里承載著您一生的回憶。可是,時代在發展,京城也在變化。為了讓京城變得更加美好,更加繁榮,有些改變是不可避免的。”
李大爺代表原本緩和下來的臉色,聽到“改變”二字,瞬間又變得激動起來。
他猛地站起身,聲音顫抖地說道:“皇上,草民知道您說的是為了京城好,可是……可是我們在這里生活了一輩子,這里有我們的家,有我們的根啊!搬走了,我們去哪里找回熟悉的鄰里,去哪里找回那份親切的感覺?”
周圍的居民聽到李大爺代表的話,也紛紛圍了上來,七嘴八舌地表達著自己的擔憂和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