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謝朏敬仰先祖謝安為人,常有效仿之心。謝安又極喜歡侄女謝道韞,而謝星涵又有“小謝道韞”之稱。 所以無論從族中榮光還是家門教育的角度,都可想而知,謝星涵對這個先祖的敬仰程度。 故而王揚的這首《詠謝安》,正可謂“溜須拍馬”溜對了對象! 此詩前四句改自杜牧的《遣懷》,暗合謝安攜妓入東山,士大夫相謂言“安石不出,當如蒼生何”的典故。五句言謝安阻桓溫稱帝;六句頌淝水之戰,謝安閑棋退兵。七八句講的是一件有關謝安的軼事,也是王揚這次“送信大計”的靈感來源。 —————————— 注:①現代語境下“風流”一詞多數情況下與貶義掛鉤,這是詞匯內涵窄化的結果。其實在古代,尤其是魏晉南北朝,“風流”可不是只意味著男女之事,更多時候描述的是名士風度。不過謝安擁妓的事確實有點“風流”。 ②此時詩體尚未形演進出近體詩,所以還不講平仄格律,不過京城里正在醞釀一場詩歌革新,后來成為格律詩的萌芽,但有了主角穿越,這個進程自然和以前不一樣了。此事在金陵卷會有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