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十面埋伏(三)
“劉昭呢?他乃郡學祭酒,如何不約束學子?劉昭來了嗎?讓他立即來見我!”
劉寅馬上找到關節點,王揚才下獄沒多久便來了這么多人,其中必然有人聯絡鼓動。不管鼓動者中有沒有劉昭,他若不能勸返郡生,便先治他個失責之罪!
獄丞苦著臉道:“據學子說,劉祭酒前天往南平郡學講學,尚未歸來。”
劉寅猛然瞪向王揚,眼神好似要吃人一般。
王揚白了劉寅一眼:“人家去外郡講學,你瞪我干嘛?”
宗睿道:“此案已引發學亂,事涉郡政,我身為南郡郡丞,職責所系,不能坐視。”
他說完,也不問劉寅,直接大步走入刑室,然后堂而皇之地坐在副審席位上。
此一時彼一時,之前他沒有名義參案,只能被迫離開,現在名正言順,自然底氣十足。至于副審席上之前坐的是哪位,就更不在他的考慮范疇之內了。他是郡丞,只要他參案,副審舍他其誰?
劉寅臉色僵硬,極力壓抑怒火,他不得不承認,這件事辦得有點草率了。
其實按理來說,已經布置得很周全了。就像你提前查知一個人因為打賭輸了,要進別人莊園偷獵。從他偷獵的動機,到買弓,買箭,考察地形,畫地圖,所有一切都監視得清清楚楚,你甚至還查到他為了掩人耳目還做了個大木盒藏弓!
然后等他趁著夜色,摸到莊園那天,你一舉將其擒下。本以為人贓并獲,結果打開木盒一看,里面竟然是空的!更可氣的是你問他為什么帶空盒來,他反問你帶空盒犯法嗎!
所以更穩妥的做法應該是等他把弓從盒子拿出來再下手抓人,就像等王揚他們運貨至蠻區再行捉拿一樣。
可問題是一旦調兵出城,就得上報。巴東王庇護王揚,消息走漏怎么辦?甚至于巴東王很可能會直接否決他的申請,畢竟他以典簽令狀越過巴東王,相當于打王爺的臉。王爺會配合他行動?
就算配合,什么時候動手?蠻區遙遠,道路險峻,難道一路跟蹤尾隨,直到他們出境?那說不定直接讓他們逃了!
就算不跟到蠻區,只是跟到他們出南郡,變數也不小。他們運送貨物走到一半,發現不對勁,突然掉頭怎么辦?軍隊出城,動靜太大,如果有人快馬追上,通風報信,又怎么辦?再說柳家勢力不小,柳國公在荊州也有舊部,殺出一路人馬或護送或攔路,又該如何是好?
一旦出城,情形便不易掌控。所以劉寅才選擇在城門口扣貨,其目的本來是為了穩妥,結果反而成為不穩妥的漏洞。
另一個漏洞就是他沒有充分考慮到王揚在學林中的影響力。他知道王揚學名甚高,但他不是學問中人,平日又習慣自我區隔于世家大族研究的那些經學藝文,這是一種混雜了自傲與自卑的矛盾心態。
一方面他覺得自已不懂那些無用之物,照樣能做到一州長史!一方面又有些自餒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