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賈詡一謀蜀中
******
泰平三年三月初,漢帝劉辨三次下旨,封董俷涼王,授九錫,配享封國大西州。
而董俷在臣下的數次勸解之下,終于同意受封。對于這個消息,長安宗室原本是非常高興,可不成想劉辨接下來的一道旨意,卻令人瞠目結舌:因漢室未平,朝綱不振,故涼王董俷,需居于長安,封董俷為漢丞相,執掌承明殿,總領天下兵馬以及政務,諸事可自行決斷。
一道旨意,頓時掀起了軒然大波。
以劉和為首的宗室,長跪未央宮外,請求劉辨收回旨意。
然則劉辨卻不理睬,反而以前所未有的強硬態度宣稱:初平以來,諸侯混戰,生靈涂炭。若非涼王,何來今日之漢室中興局面。朕非薄幸之人,絕不做那鳥盡弓藏事,特昭告天下人知。
言下之意是在責問各方宗室:在我顛簸流離,生死未卜之時,你們為何不站出來,維護朝綱呢?再有,現在讓涼王就藩,那么關東諸侯,又該如何面對?你們指揮得了各方人馬嗎?
劉和等人雖然不甘心,可是也能聽出劉辨旨意中的責問之意。
只得偃旗息鼓,不再為此事而糾纏。
五月,董俷昭告天下,于長安開府。涼國置丞相以下群卿百僚,皆如同漢初諸侯王之制。
也就是說,董俷可以組建出一個屬于他自己的小朝廷。
這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想要完善這個小朝廷,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非一朝一夕可完成。
所以,在開府之處,董俷只設立了涼國尚書和侍郎。
尚書令-諸葛瑾,兼領承明殿衛尉,秩比兩千石俸祿。
諸葛瑾,已年近三十,正是風華正茂的好年紀。歷任過居延令,戍縣都護府長史,無難軍司馬,右扶風太守等職務,可以說在軍政方面,都已經獲得了足夠的經驗,正可施展拳腳。
尚書仆射-蘇則。
要說起來的話,蘇則也是追隨董俷的老人,時間甚至超過了諸葛瑾,也是經歷過許多事情,于軍政方面有權威。對此,各方人物無可厚非。畢竟從資歷年齡上來看,他們都夠格了。
尚書共有四人-黃敘、龐統、步騭、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