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四合院大會
許大茂生活在四合院里,當然要有四合院的經典曲目四合院大會。
許大茂在未曾到這個時代之時,對四合院的大會是嗤之以鼻的,對于一個后世開過各類長短種類不一的大小會議的人來說,是本能的比較厭煩。認為四合院大會不過是一種按部就班的形式主義會議。
然而當他真正置身于這片時空之中時,并且經歷了這么多年的事情,才知道事實遠非如此!
四合院大會實則有著其獨特且逐步演進的發展歷程,就在新中國初立之時,那時候的四合院大會肩負著一項至關重要的使命——宣講政府政策。
由于四合院內眾人從事的工作各異,作息時間難以統一協調,街道辦無法把所有人召集起來宣講政策指令,因此便應運而生了這般形式的四合院集會。
起初僅有幾位責任心強的人士不辭辛勞前往街道辦事處,去聆聽政府所頒布的各項政策,還有法律法規。等到他們學習回來之后,旋即在院子當中把大家召集起來,將這些重要信息逐一傳達給每一位居民,當時的街道辦溝通也是溝通的這幾個人,還有當時最早期的選舉,在四合院大會上都有體現,這是四合院大會最早的前生!
后來全國推廣的掃盲運動開始發展,聲勢浩大的掃盲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在這股浪潮的推動下,四合院自然也不甘落后,積極響應政府的召喚,順勢而為地推出了專為居民們開設的識字班。
每當傍晚的時候,出去上班的,打零工的,上學的都回到四合院之后,吃完晚飯就是重要的時間點,所有人會聚到一起,有些大媽甚至會抱著自己沒有洗干凈的衣服蹲在旁邊洗衣服,這里也成了大家聊天打磕的重要場合。
拆下了不知誰家的一塊門板,原本普普通通的一塊門板,搖身一變成了那塊能夠承載起無盡知識的“黑板”,此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大家緊緊地圍坐在四周,有凳子的就坐凳子,沒有凳子的人半蹲在地上也能聽,講解者有時則聲情并茂地向眾人傳授著各項政策法規,那些看似遙遠且生僻的條文規定,也通過講述者之口傳達。
很多時候都會生動形象的舉例子,說的不對的時候,有些一起去聽了街道辦講解的人會打斷重新說一遍,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解讓這些各種政策變得通俗易懂起來。盡可能的讓所有與會者聽清楚他們講了什,政策到底是什么樣一回事情。
說完政策之后就是學習,從最為簡單的個人姓名如何書寫開始,再到莊重嚴肅的國家名稱應該怎樣正確認讀,燒黑的木頭勾勒的字符,是那個年代的主旋律。
在21世紀以前,中國人對于知識的渴求是無止境的,哪怕是路邊的一張紙,只要是帶字兒的,也會撿回去看看以后孩子是不是用的到,收集各種帶字的東西,哪怕是宣傳畫報,會知識的人總是被人尊重。
這樣的背景下,在這段四合院開大會的時光里,四合院里的人們共同經歷了無數個求知若渴的夜晚,一起感受著知識所帶來的樂趣,
對于他們來說,這些日子不僅僅是學習的過程,更是一段難以忘懷的美好回憶。它見證了大家在追求知識道路上的努力與堅持,也讓這個小小的四合院有了相互幫助。互相學習的環境。
在那個全新社會建立的時期,四合院大會作為當時政府管理下放至各個社區的重要體現形式,展現出了強大的力量。它不僅是政府政策宣傳的有效渠道之一,同時還扮演著編外人員的角色。
隨著時間的推移,四合院大會逐漸發展的越來越正規。起初其主要職能在于傳達和貫徹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但慢慢地它開始涉足更多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
有時候四合院大會甚至能夠解決一些諸如家長里短、雞毛蒜皮般的瑣碎小事。這些事情雖看似微不足道,但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和鄰里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