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痛,并快樂著
老太太頓時好奇起來,問道:“不知大老爺有什么吩咐?”
楊少峰道:“本官要籌備一個工坊,需要一些手巧還勤快的婦人到工坊里做工,每個月都給她們發一些工錢,到時候還得勞煩大娘你老人家幫忙跟其他各個社、閭的嬸子大娘們說一聲,讓她們都幫忙挑挑人。”
老太太哎了一聲,說道:“大老爺盡管放心就是,老婆子保證給你挑那些手巧、勤快還聽話的,就是不知道大老爺需要多少人手?”
楊少峰暗自盤算一番,說道:“大概需要百十個,但是有一點,就是各個閭、社都得挑幾個。”
現在寧陽縣的情況比較復雜,甚至背離了楊少峰最初的設想。
在楊少峰最初的設想當中,八社十六閭的青壯們負責開荒、翻地,婦人們負責幫忙除草,把野菜野草做好分類扎捆,寡婦村的小寡婦們該包包子的包包子,該打理鋪面的打理鋪面,剩下的人再安排到打火機工坊,讓她們去生產打火機。
按照每個婦人每天能生產十個打火機的速度計算,十來個小寡婦每天就能生產一百多個打火機,等到秋收以后,還可以讓更多的婦人進入工坊做工,打火機的產量還能進一步得到提升。
一開始的時候,事情還在按照楊少峰的計劃向前推進,無論是春耕還是包子鋪,又或者是小寡婦們生產打火機的工坊,所有的事情都在有條不紊的向前推進。
但是隨著跛五跛五帶回來徐達和常遇春給的定金,事情的性質就完全變樣兒了。
徐達和常遇春各給了十兩銀子,折算下來就是兩萬文,按照一個打火機二十文錢的價格計算,兩千文也不過是一千個打火機,十幾個小寡婦用不了十天就能做好然后交貨。
所以,徐達和常遇春的需求是一千個打火機嗎?
明顯不是。
沒有確定好具體的數量,就是越多越好,沒有約定具體的交貨日期,就是越快越好。
簡單來說就是徐達和常遇春要求楊少峰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造出盡可能多的打火機。
那么問題來了:城里城外八社十六閭的青壯忙著開荒、春耕,等到了夏季,這些青壯還要忙著打理莊稼,無論是間苗還是澆水,青壯們都會忙得團團轉,根本無暇他顧。
而八社十六閭的婦人們也同樣沒能閑著,不是要幫著青壯們除草,就要是把野菜野草做好分類扎捆,就連寡婦村的小寡婦們也是包包子的包包子,打理鋪面的打理鋪面,基本上都抽不開身。
想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造出盡可能多的打火機,唯一的辦法就是擴大規模,挑選百十個心靈手巧且勤快的婦人,讓她們也參與到打火機的生產當中。
簡單來說就是跛五在無意之中當了一回銷冠,莫名其妙的就搞回來兩個能賺到大錢的大訂單,楊少峰楊大知縣要為此籌辦工坊,然后招工,玩了命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