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把女人當男人用,把男人當牲口用
身為寧陽縣的知縣,楊少峰要考慮的事情很多,比如要怎么樣才能保證春耕,要怎么樣才能讓百姓掙錢,要怎么應對有可能發生的干旱,甚至要考慮到秋后乃至入冬之后該怎么做。
但是寧陽縣百姓們的想法就很簡單了。
耕地,除草,挖水渠。
既然知縣大老爺給大家伙兒分了地,讓大家伙兒的日子有了盼頭,那么大家伙兒就得努力往好日子上奔,無論如何也不能再回到以前那種食不裹腹的日子,更不能給大老爺丟人。
然后,寧陽縣的老百姓們就算是拼了命。
除草耕地?
除,身子肌壯實一些的婦人和年齡稍微大一些的孩子拿起鐮刀除草,年齡稍微小一些但是能干活的那些孩子們就把割下來的野草都搬運到地頭上,然后再讓老人給野草分類,讓身子骨瘦弱一些的婦人們進行捆扎。
四十歲以下的青壯們拿起鐵鍬和鋤頭繼續翻地,四十歲以上的男人則是白天砍柴火,晚上就燃起篝火,借著火光挖水渠,不到后半夜絕不收工。
縣里的衙役們則是帶著一些健壯的婦人和半大孩子,每天一大早驅趕著牛車去縣城旁邊的洸河去取水,然后再把一桶桶的河水運回來,倒進頭一天晚上挖出來的水渠里。
就連寡婦村的那些小寡婦們也都拼了命,日夜不停的包包子,蒸包子,把一鍋鍋皮薄餡大的野菜包子送到田間地頭。
面對有可能到來的干旱的威脅,寧陽縣現在主打的就是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牲口只要用不死就往死里用。
整個寧陽縣唯一能算得上清閑的大概就只有楊少峰楊大知縣一個人,因為寧陽縣的百姓無論如何都不讓楊大知縣下地干活。
按照寧陽縣百姓的說法就是:“這點兒活算不上什么,大老爺只管在地頭上看著就好,俺們要是讓大老爺下地干活,以后都沒臉出門見人。”
當然,楊少峰楊大知縣也并不是真正的清閑。
雖然寧陽縣的老百姓們也都在老老實實的耕地除草,問題是朝廷和兗州府時不時就會發過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公務,還有楊大知縣自個兒折騰出來的養殖場、畜牧場也同樣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問題需要楊大知縣親自處理。
除此以外,各閭各社的百姓都忙的熱火朝天,楊少峰楊大知縣也需要時不時的往城外跑。
不用楊大知縣干活,但是需要楊大知縣不停的巡視,要讓寧陽縣的百姓知道,以楊少峰楊大知縣為首的寧陽縣官府和背后的大明朝廷一直都會關心百姓的生計問題,并不會像大元朝廷時期的官府一樣無視百姓的死活。
總之,楊少峰楊大知縣每天也忙得腳打后腦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