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徐達的大手筆
經過三百個青壯的奮力勞作,劉廟村的人工湖現在已經挖的頗具規模,最靠近中心的位置已經被青壯們挖到差不多有一丈深,從中心位置到最靠近邊緣的位置被挖成了階梯狀,為的是方便運出中心位置的土方。
長約五十丈,換算一下大概就是一百六十五米左右,寬約三十丈,換算下來大概就是一百米左右,要是整個人工湖都挖到一丈深,就是三米三分,整體的蓄水量大概就是五萬多噸。
然而五萬多噸的蓄水量并沒有什么鳥用——按照一畝麥田需要三十噸水來計算,五萬多噸水也只夠澆灌一千八百畝左右的麥田,而整個寧陽縣需要用水澆灌的土地卻足有三萬多畝,人工湖的那點兒蓄水量不說是杯水車薪,也只能說是聊勝于無。
當然,真正的實際情況并不是冰冷的數字計算,因為老天爺不可能真就一滴雨都不下,而且寧陽縣附近還有洸河以及大汶河,城里城外還有幾口水井,實際上的用水缺口并不會像紙面上計算出來的那么驚人,可能只需要兩三個人工湖就能滿足寧陽縣的灌溉需求。
現在唯一的問題是,寧陽縣各閭各社能不能趕在芒種之前把麥子搶收完并且種下大豆,能不能在干旱到來之前先挖出兩三個人工湖并且蓄滿水。
正當楊少峰楊大知縣在為了人工湖和干旱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破事兒而頭疼時,留守在縣衙的衙役王二卻匆匆忙忙的跑來了養雞場,一見到楊少峰便直接拱手拜道:“縣尊,徐相派人送了一批牛馬來,眼下已經送到了縣衙。”
楊少峰微微一怔,隨即帶著王二匆匆往縣衙而去。
而在來到縣衙之后,楊少峰直接就被徐達的大手筆給驚呆了。
二十頭耕牛再加十匹駑馬,二十頭肥豬再加一百只雞鴨,這些禽畜的數量雖然不少,但是也不至于驚到見多識廣的楊少峰楊大知縣,更不至于被楊少峰楊大知縣稱之為大手筆。
真正讓楊大知縣感到震驚的,是徐達居然往寧陽縣塞過來兩百多個士卒。
雖然這兩百多個士卒和跛五他們一樣,都屬于那種多多少少帶點兒殘疾,已經沒有辦法再上戰場廝殺,但是不能上戰場并不意味著不能耕種勞作,也并不意味著不能擔任衙役。
更關鍵的是,楊少峰楊大知縣前腳還在為了怎么加快人工湖的挖掘進度而犯愁,徐達后腳就派人送來了一批牛馬外再兩百多個人手,對于人手緊缺的寧陽縣而言,這不就是正要打瞌睡,天上就直接掉下枕頭來的好事兒么!
強忍著心中的激動,讓人喊來跛五去安置這兩百多個新來的士卒后,楊少峰楊大知縣就一頭扎進縣衙后院的書房,開始盤算著接下的事情要怎么辦。
首先就是人工湖的挖掘。
有了兩百個新來的士卒,人工湖那邊的人手就多出來兩百多個,哪怕因為他們身上的傷殘而打個折扣,這兩百人起碼也能頂一百個人用吧?
其次就是縣衙里需要的衙役很快就能補齊,整個縣衙的人手也不至于像以前一樣捉襟見肘。
在這兩百個士卒到來之前,整個寧陽縣就只有以跛五為首的站班衙役,剩下快班和壯班完全處于空缺狀態,楊少峰楊大知縣雖然想過從寧陽縣的青壯里選一批衙役出來,可是隨著人工湖開始動工,楊少峰楊大知縣也只能無奈的放棄,原本設想的讓衙役巡街、讓衙役們去各個村子巡邏的想法也只能宣告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