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出手大方的朱元璋
整魚,這可是大汶河里今天早上剛剛撈起來的大鯉魚,去掉魚腹中的黑膜,魚身上改了花刀,又拍了一層薄薄的面粉,又用油炸過之后再燉煮,入口時略帶脆爽,咀嚼起來卻又細嫩至極,味道也算不錯。
扣肉,是將五花肉切成方形,先用炸魚的油炸過,然后再切片裝入碗里,用醬油什么的調好味道再上鍋蒸,瘦肉不柴,肥肉不膩,入口即化,滋味上佳。
還有一個清氽丸子,則是取自寧陽四八席中的一道菜,煮好撈起之后往湯里滴了醋和香油,大小差不多的丸子飄浮在碗里,搭配幾個菜葉,算得上是色、香、味俱全。
除了這四道菜堪稱是硬件之外,剩余的卻是一些常見的青菜和野菜。
楊少峰端起盛了水的碗,滿是歉意的對王瓊舉碗致意:“寧陽縣縣小且窮,縣城里沒能尋到酒水,宴席也確實備得寒磣了些,還望王舍人勿怪,請。”
王瓊同樣舉碗致意,笑道:“原本就是下官唐突,如今反要勞煩楊知縣費心,若楊知縣再加客氣,下官卻要羞愧得無地自處了,請。”
兩人將碗里的水一起飲盡,王瓊又笑著問道:“敢問楊知縣,沙窩村那老嫗如此算計,險了壞了楊知縣的名聲,卻不知楊知縣打算如何處置?”
楊少峰哈的笑了一聲,說道:“且由得她去吧——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嘴巴長在她身上,她心里有所不滿,難道本官還能因言而治其罪?”
無奈的搖了搖頭,楊少峰又接著說道:“更何況,這老嫗已經年近七十,在整個寧陽縣兩千一百零六個百姓當中就數她年紀最長,而且縣衙里三班衙役剛剛到齊,牢房還沒來得及收拾,偏偏又在挖渠蓄水的緊要關頭,即便本官想要治她的罪,一時半會兒的卻也騰不出手來。”
實際上,大明朝雖然被人罵的不輕,朱重八朱皇帝也往往被人罵得狗血淋頭,但是《大明律》當中對于各種犯罪之后的刑罰往往會加一句“七十以上者,不在此列”,意思就是年齡在七十歲以上的百姓,只要不是造反,其他情況很少有針對他們的刑罰。
如果說得再直白點兒,那就是只要年齡過了七十,哪怕在紫禁城的金鑾殿上當眾拉屎,皇帝也只能捏著鼻子忍著,想報復也只能事后私下里另外想辦法報復。
連皇帝都拿七十多的老頭老太太們沒招,楊少峰區區一個七品芝麻官又能拿他們怎么樣?雖說破家的知縣,真要是往死里整他們也不是辦不到,可那不就等于是在替御史言官們完成績效考核么!
心里暗自吐槽幾句,楊少峰又再一次端起碗:“算了,公道自在人心,本官對待百姓如何,寧陽縣兩千一百零六個百姓有目共睹,也不是那老嫗一張嘴就能毀了的。”
聽著楊少峰楊大知縣兩次提起兩千一百零六個百姓,再想想之前楊大知縣在介紹各社各閭時對各自丁口數據都信手掂來,王瓊不禁好奇的問道:“楊知縣對各閭各社的情況倒是記得清楚,不知有何訣竅?”
楊少峰哈哈笑了一聲,說了句稍待之后便去縣衙里取來幾份戶口簿,遞到了王瓊手中:“本官親自帶人挨家挨戶走訪登記,各社各閭有多少戶人家,各家有多少丁口,本官可是記得一清二楚。”
王瓊打開一份戶口簿瞧了幾眼,卻見上面清清楚楚的記載著該戶位于何處,戶里有幾口人,戶主是誰,籍貫哪里,每個人的年齡大小,有無讀書,是否會木工、鐵匠等技藝,各色信息一應俱全。
王瓊心中一動,問道:“這般戶籍冊子,卻是見所未見,想來太子殿下也會感興趣——敢問楊知縣,下官可能抄上一份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