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錢的本質是什么?
欺人太甚?
只是稍微一琢磨,王瓊便勃然大怒,沉聲說道:“不錯,小小倭奴,竟敢住在我大明的金礦、銀礦上面,是可忍,孰不可忍?”
王瓊端起水杯一飲而盡,隨即便站起身來,向著楊大知縣拱手說道:“楊兄,下官急著回京,就不在寧陽縣多留了,告辭。”
“王兄莫急,”楊少峰笑著攔住王瓊,“金礦、銀礦之事就算再急,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成的,旁的不說,這船總是要造的吧?須知這海船與河船大不相同,海上風急浪高,要先造出能抗風浪的海船才行?!?br/>
“更何況大軍北伐蒙元,西北尚未全復,朝廷一時半會兒的應該也不會抽調多余的兵力去收復金礦銀礦,王兄還是不要太過于著急。”
被楊少峰這么一說,王瓊也只得坐了回來,長嘆一聲道:“楊兄你是不知道朝廷有多缺錢,自然不像下官這般著急,若是知道了,只怕你也坐不住?!?br/>
楊少峰卻不以為然的說道:“朝廷缺錢就該去收稅,光想著靠金礦銀礦算怎么回事?”
王瓊道:“楊兄說的倒是簡單,可是民生凋敝,稅又該去哪里收?楊兄你說,就現在這局面,朝廷是能收到商稅還是田稅?”
“什么稅都能收?!?br/>
楊少峰道:“剛剛王兄也說過,比如山西一帶是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既然有田連阡陌的富者,自然就該收他們的田稅。”
說到這里,楊少峰忽然心中一動,決定再給朱重八朱皇帝添點兒樂子。
暗自斟酌一番后,楊少峰又繼續說道:“比如說啊,劉廟村的劉三十二有十五畝地,這十五畝地是不收賦稅的,可是等開過了荒,他名下的土地達到三十畝,那這多出來的土地就要收他的賦稅了?!?br/>
“要是達到四十五畝呢?前十五畝正常收他的賦稅,后十五畝就可以倍之,倘若再多十五畝,那就再多收他一倍的賦稅,總之就是名下的土地越多,他要繳納的賦稅就越多,等到了一定的畝數之后,他每多一畝地可能還要虧錢。”
“如此一來,他劉三十二就必須算計著種多少畝地是賺的,種多少畝是賠的,到了一定的畝數之后,你就算給他田他也未必會要——多出來的這部分田地,便可以拿去分配給其他的百姓?!?br/>
王瓊很想問問楊大知縣的祖上是不是從賈姓改姓楊的,要不然怎么輕輕松松的就能想出這么狠毒的計策呢?
楊少峰又繼續說道:“還有,剛剛王兄說朝廷缺錢——那王兄想過沒有,錢這個東西到底是什么?是金子?銀子?還是銅板?”
“上古先民沒有金銀的時候曾拿著貝殼當錢使,故宋手里沒多少銀礦銅礦,不也曾拿著紙制的交鈔當錢使?就連韃子都搞過交鈔,怎么咱大明就不能搞了?”
“說白了吧,錢這個東西原本是不存在的,是百姓有了交易的需求,所以才有了錢,只要朝廷指定一個什么東西是錢,那它就是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