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朱標:都發配到我姐夫那里去吧
紙鈔這個玩意兒該怎么弄?
按照中書省和戶部提交上來的方案,大明最好在短時間內不要印發大量的交鈔,而且面額最好控制在一貫、十貫、百貫三種面額,不要發行太小的面額,更不要出現以“文”為單位的交鈔。
說難聽點兒就是真搞出以“文”為單位的交鈔,可能印一張鈔的成本都比這張紙鈔本身更值錢。
可是這么一來,問題就再一次回到了原點——大明國庫里沒錢,更沒有足夠量的銅來鑄造洪武通寶,如果不搞小面額的寶鈔,那么寶鈔也就失去了發行的意義,最后只會方便需要大額交易的豪商巨賈,百姓們還是用不上紙鈔,朝廷也照樣收不來多少錢。
如果朝廷搞不來錢,那所謂的百年長期規劃和五年短期規劃就會再一次成為空談,還不知道哪年能夠把這些規劃一一落實。
瞧著朱重八朱皇帝連續好長一段都是一副郁郁寡歡的模樣,最后還是馬皇后給出了指導意見:“正所謂解鈴還是系鈴人,紙鈔這個東西既然是他楊知縣提出來的,且寧陽縣又被升格為中書直轄,那你何不先讓他在寧陽縣用上紙鈔?”
聽完了馬皇后的意見,朱重八朱皇帝先是眼前一亮,接著又嘆息一聲道:“咱其實也想過,只是寧陽縣現在是個什么情況你也知道,整個縣衙里就他一個知縣,剩下像縣丞、主簿、典史這些佐二官是一個沒有,六房書吏也全部空缺,他能把寧陽縣打理得井井有條就已經是易,若是再讓他去操持紙鈔的事情,咱還真怕他一個人忙不過來。”
被朱皇帝這么一說,馬皇后也不禁皺起了眉頭。
如果大明不缺讀書人就好了,如果不缺想要當官的讀書人那就更是好上加好,整個朝堂上下也不至于因為沒有足夠的人手而頭疼,更不至于讓大量的地方官府都處于一個知縣挑起知縣加佐貳官再加書吏的全部擔子。
可惜啊,有些讀書人就是寧肯給韃子朝廷盡忠也不愿意出仕為官,一個個的還自詡高風亮節,傲氣的不行。
想到這里,馬皇后也不禁嘆息一聲道:“你說這讀書人一個個的都是怎么了?口口聲聲的說著受圣人教化,可是哪個圣人教他們給韃子效力盡忠了?又有哪一個圣人教他們魚肉百姓了?”
聽到魚肉百姓這四個字,朱重八朱皇帝忽然微微瞇起眼睛,冷哼一聲道:“妹子,這些可不是圣人教給他們的,他們啊,是心歪了!”
說完之后,朱重八朱皇帝忽然站起身來,說道:“咱剛剛想起來還有點事兒,等咱忙活完了再回來。”
等馬皇后笑著點頭應下,朱皇帝便直接帶著二虎離開了坤寧宮,一路出了皇城,又往刑部的大牢而去。
一路上穿街過巷,到了刑部大牢之后,朱重八朱皇帝便直接讓獄卒提了一個人犯過來。
“夏先生,咱就想知道,咱這個皇帝到底哪里不如韃子的皇帝,咱大明的朝廷又有哪里不如韃子的朝廷,咱大明的官府又有哪一點兒不如他韃子的官府,以至于你如此念念不忘韃子的好處,寧肯斷指明志也不愿意出仕為官?”
面對朱重八朱皇帝的問題,被稱為夏先生的儒生卻只是呵呵笑了一聲道:“學生世受大元國恩,不能追隨陛下北狩已然是不忠,若是再出仕為官,豈不成了貳臣賊子?”
朱皇帝心中殺機大熾,臉上卻依舊沒有絲毫表現,反而又繼續問道:“胡元何曾給過你什么恩惠?你讀圣賢書,可你如何不知圣賢也講究華夷之辯?更何況,如今孔希學已經在為朕修撰《洪武大字典》,他父親孔克堅乃是胡元偽帝親封的衍圣公,他都能出仕為官,夏先生如何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