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士紳”們的核心利益
某位著名的墮落文人周迅曾經說過: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快。
還沒等楊少峰揚大支線把這四個讀書人變成合格的漢使,詹事府通事舍人王瓊就再一次來到了寧陽縣,帶過來的消息更是差點兒把楊大知縣給活活氣死。
朱重八朱皇帝打算派兵去征討倭國,而身為朱皇帝首席智囊的劉伯溫卻極力反對。
事情的具體經過是這樣兒的。
洪武二年剛剛開春的時候,朱重八朱皇帝想到楊大知縣說的金礦銀礦,又想到倭寇時不時就來襲擾大明海疆,然后朱皇帝就打算派兵去干掉倭國。
但是吧,中原堂口自古以來又講究個師出有名,畢竟是當爹的人,就算心里再怎么想一巴掌抽死周圍那些不聽話的逆子,表面上也得先教訓幾句,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所以,朱重八朱皇帝就派了楊載、吳文華等一行七人出使倭國,要求倭國的矮矬子們好生約束他們國內的浪人和武士。
但是萬萬沒想到啊,倭國這會兒正處于南北對峙時期,此時把持南朝國政的是懷良親王,在面對大明使者要求他約束浪人和武士,不得再縱容海盜為禍大明海疆,以及要求倭國每年朝貢的要求時,這位懷良親王不知道抽了什么瘋,不僅拒絕了使臣的要求,而且還殺掉了除楊載、吳文華以外的其余五個使節,楊載和吳文華二人也被扣押。
漢使計劃的第一步成功走通,然后朱重八朱皇帝就開始進行第二步。
朱皇帝再次遣使遞交宣戰國書,表示既然你們這些小矮矬子們不知好歹,那也別怪咱朱皇帝派兵去砍你們,而懷良親王則是直接回懟,表示:“臣聞三皇立極,五帝禪宗,惟中華之有主,豈夷狄而無君。陛下作中華之主,為萬乘之君,城池數千余,封疆百萬里,猶有不足之心,常起滅絕之意,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臣何懼哉。”
這段話的意思是你姓朱的別太狂妄,你想弄死我們倭國,我懷良親王也不見得就怕了你,小心本親王把你抓到倭國來給本親王跳舞,不信你可以試試。
漢使計劃的第二步也成功走通,只要朱皇帝給大明水師下一道征伐倭國的旨意,剩下的就是喜聞樂見的“焚其宗廟、毀其貢獻、絕其苗裔”,再然后當然就是大明多出來一個東瀛行中書省。
問題是當朱重八朱皇帝想要下旨去干掉那些矮矬子,順便把大明的金礦銀礦都收回來的時候,卻被劉伯溫給攔住了。
劉伯溫的理由有三個。
第一個理由是征討日本無益于大明的內政,因為大明眼下還有許多漢唐故土沒有收復,自身也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問題需要解決。
尤其是涉及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縣大老爺的事情,其中更是有許多都關系到大明的穩定和發展,征討日本勢必會分散自己的精力和資源,甚至可能引起內部的動蕩和反對,不利于大明的長治久安。
第二個理由是征討日本也無益于大明的外交,因為胡元還沒有徹底涼涼,安南和高麗還沒有正式成為大明的藩屬,還有西域和天竺、占城等地也沒有臣服,你朱重八都捏著鼻子認下胡元做正統了,要是再不把胡元的地盤拿到手里,那你不白捏鼻子了?
而第三個理由,則是矮矬子們那里土地貧瘠,民風彪悍,關鍵是矮矬子們對大明并沒有足夠的認同感,要么就得派人過去費心費力的治理,要么就得把矮矬子們清理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