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賞罰若明,其計必成
“那割刀就不只是光收割,還得把麥子提上來,割刀滾筒的下邊還得有塊木板,然后再弄一個機關,把這些割上來的麥子弄到另一邊兒去。”
“……”
為了讓拿到十兩銀子還有免除賦稅三十年的待遇,寧陽縣僅有的這幾個木匠也算是拼了命,幾個人連夜就開始研究該怎么弄出一個能讓楊大知縣滿意的割麥機。
事實證明,懶惰和貪婪才是促進技術進步的第一生產力。
在楊大知縣高額懸賞的誘惑下,幾個木匠僅僅只用了半個來月的時間就拿出了簡易割麥機的雛形。
可惜的是,當幾個木匠把這臺簡陋到連刀片都沒有的收割機擺在楊大知縣面前的時候,寧陽縣的麥子都已經全部收完,正式開始進入脫粒、揚場的第二階段。
瞧著眼前沮喪萬分的木匠,楊少峰楊大知縣不禁笑了笑,說道:“這就泄氣了?你們是不是忘了,本官之前說的是只要你們能弄出來割麥機就給你們賞銀外加免除賦稅、徭役,可不是說的讓你們在收完麥子之前就弄出來吧?”
弄出來的時間晚了無所謂,雖然寧陽縣的百姓今年是用不上了,但是等到明年芒種的時候不就能用上了?而且其他地方種春小麥的百姓也能用上。
再說了,麥子和豆子雖然有很大的不一樣,但是這兩種作物都是長在地里,都是從根部割斷,這臺簡易版的收割機只要稍加改動就能弄出收割豆子的割豆機。
嗯,還有谷子好像也差不多?
笑著安撫了幾個木匠幾句,楊大知縣一邊在心里胡亂琢磨,一邊圍著簡陋到不能再簡陋的割麥機轉起了圈子。
丑。
除了刀片以外幾乎全是木頭打造,沒有雕花更沒有刷漆,這玩意兒就是想好看也好看不起來。
但是吧,楊大知縣越看就越覺得這臺收割機有意思,既然是丑那也是丑得可愛,丑得很有特色,讓人怎么看怎么喜歡。
畢竟這是大明朝的第一臺收割機,雖然它不能主動把麥子打捆,也不能把麥穗和麥秸分離,剩下的像脫殼之類的功能更是想都不要想,但是這臺收割機的出現卻是從無到有的突破。
沒有收割機,百姓就只能彎著腰割麥子,身體很容易累出各種亂七八糟的疾病。
古人的壽命短,除了戰亂和天災等亂七八糟的因素之外,過度的勞累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