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李善長,咱終究還是小瞧了你!
正當吳彥虎和陳墨、呂鵬三人湊在一塊兒長吁短嘆時,遠在京城的李善長和劉伯溫、胡惟庸、楊憲再加上戶部尚書楊思義、工部尚書單安仁等也都被朱皇帝給聚在了一塊兒。
朱皇帝率先問道:“斛斗秤度的事情怎么樣了?還有派去統計各地工坊情況的那些人,大概還得多久能有個結果?”
工部尚書單安仁直接拱手答道:“回上位,斛斗秤度的事情,再有三五天的時間就能出個結果,十天內可以造出第一批量具,預計三個月之內可以造出一千套量具,分發到天下各縣,隨后再由天下各縣自行仿制。”
斛斗秤度這東西不是只有一個尺子,也不是只有一桿秤,而是包含了尺子、秤、斗等在內的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整套量具。
民間對于這些量具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
有些地方的百姓更需要尺子,比如說那些以桑麻為主的地區。
有些地方的百姓更需要砰和斗等量具,比如說那些以種植糧食為主的地區。
所以,工部可以和戶部聯合制定一套標準的量具,也可以制造出一千套標準的量具,但是卻沒辦法滿足所有老百姓的需求,最后也只能制造出一千余套標準量具分發到各縣,然后再具各縣自行找工匠仿制。
朱皇帝淡淡的嗯了一聲,單安仁又繼續說道:“派去各縣統計工坊情況的那些小吏,預計再有三個月左右就能全部返回?!?br/>
“臣的計劃是,趁著這些小吏們統計各縣工坊情況的時間,工部先制造出標準的量具,然后再制造出幾臺用新標準量具生產出來的收割機,之后再將之拆解,把零件按照各縣工坊的情況發下去,讓各縣的工坊進行仿制。”
戶部尚書楊思義也跟著說道:“上位,臣覺得制造這些零件也不必局限于工坊之內,若是民間百姓有手藝好的,完全可以讓他們也參與進來,只要他們弄出來的零件能符合新標準量具的要求,想來也不會影響最后的組裝?!?br/>
朱重八再次嗯了一聲,隨即便岔開了話題,望著李善長和劉伯溫等人問道:“那個王田制的事情,善長兄和青田先生商量的怎么樣了?”
從朱皇帝的嘴里聽到善長兄和青田先生的稱呼,劉伯溫不禁一陣恍惚。
這踏馬的是在敲打自己啊混蛋!
心中暗自腹誹的同時,劉伯溫卻是將目光投向了李善長,笑道:“不如善長公先說?”
李善長捋了捋胡須,笑著拱手說道:“啟奏上位,臣以為,王田制的事情,和之前的累進制稅率可以互補執行,堪稱是利國利民的良策。只不過……”
朱皇帝哦了一聲,笑著問道:“只不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