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穿越者的思維誤區
對于磚瓦的需求數量,楊大知縣本來也沒打算從王老歪這里得到什么靠譜的答案。
要計算寧陽縣需要多少塊磚瓦,首先需要確定寧陽縣有多少座房屋要拆了重蓋,然后還要確定這些房屋的大小、用二八磚還是用三七磚又或者是單磚,在沒有確定好這些數據之前,單純的討論所需磚瓦的數量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包括最后的那個問題,“寧陽縣的磚窯能不能燒出特別大的陶瓷管子”,楊大知縣也同樣不怎么關心。
畢竟這破玩意兒的大小不過是要求能站開一個人,一個能燒兩萬塊磚的磚窯又怎么可能會燒不出來?
說白了,就是楊大知縣最近實在是閑的無聊,所以跑來寧陽縣的磚窯上逛一逛,看一看,散心的同時也好對磚窯的產能有個大致的概念。
然而讓楊大知縣沒有想到的是,王老歪在低頭琢磨一番后,竟然慢慢答道:“回大老爺的話,像劉舉人家的那種院子,一般一座要用掉一萬塊左右的青磚,像普通百姓家里的院子,一般也就是用個五千塊左右就夠。”
“只是小的不知道咱們寧陽縣一共有多少戶人家要重新蓋院子,所以也沒辦法知道一共需要多少磚瓦?!?br/>
按照王老歪給出的數據,楊大知縣僅僅只是在心里稍微一算,就忍不住開始有些頭疼。
現在寧陽縣一共就七、八百戶人家,滿打滿算按照一千戶算,即便每戶需要五千塊磚,差不多就是五百萬塊磚。
像寧陽縣的磚窯,燒一次差不多得半個月左右,有的時候可能會需要二十天甚至更久。
按照三個磚窯,每次能燒六萬塊磚計算,五百萬塊磚大概就是八十多窯?一次按照半個月計算,八十窯磚就需要四十個月?
好家伙,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不計算還不覺得,只要稍微一計算,才知道這些東西有多么令人頭疼。
四十個月,就是日夜不停的燒窯也得燒上三年多,更別說磚窯根本不可能一直燒。
最起碼冬天凍土的時候是沒辦法制作磚坯的。
要是把這個時間也算進去,這八十窯磚豈不是要燒上個五年六年甚至更久?
不對,等徐達徹底平定秦晉之地,朱皇帝就會開啟轟轟烈烈的大移民,從山西往山東遷移百姓,到時候寧陽縣肯定能分配到一些百姓,而這些百姓也同樣需要蓋房子,需要用到的青磚數量也會更多。
只是轉念一想,楊大知縣才發現自己又陷入了穿越者的思維誤區。
房子這個玩意兒不是說把磚堆到一塊兒就行的,打地基需要時間,壘磚砌墻同樣需要時間,上梁封頂還是需要時間,用到的工匠更是涉及到泥瓦匠,木匠,還有各種打下手的小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