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老百姓又不是傻子
“還有送回去這許多東西……十斤面和五斤蛋、一只老母雞是最值錢的,可是今年麥子大豐收,縣里又有養(yǎng)雞場,所以這些東西也花不了幾個錢。”
“剩下的豬蹄,在養(yǎng)豬場那邊其實算是邊角料,通常都是饞肉又舍不得花錢的百姓買回去燉了吃,又或者是家里有產(chǎn)婦的人家會買回去和黃豆一塊兒燉了給產(chǎn)婦補身子。”
至于說虧不虧的……楊大知縣琢磨著反正花的又不是自己的錢,哪兒有什么虧不虧的說法?
當然,這一點就沒有讓朱標同學知道了。
朱標還是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向著縣衙外的方向打量幾眼后說道:“姐夫,要是寧陽縣的百姓都多生孩子,那寧陽縣的丁口很快就會多起來吧?”
楊大知縣伸手拿起第二個雞蛋,一邊在桌子上輕輕磕著蛋殼,一邊笑著說道:“是會多起來,可是多出來的是剛出生的小屁孩兒,一天天除了吃就是睡,再不就是哭兩嗓子,你是能指望他們給你開荒還是能指望他們給你種田?”
“你不光指望不上他們,他們還得占用一個人專門看管著,一直到六七歲可以進學堂開蒙了才算好起來。”
說到這兒,楊大知縣又忍不住呵的冷笑一聲道:“胡元那會兒雖然名義上是廣建社學,可是你覺得哪個老百姓能舍得讓孩子進學堂去讀書?且不說會不會讓家里少一個勞力,就是上學需要的花費,那是一般百姓家里能承擔起的?”
“買書要錢,買筆墨紙硯也要錢,買儒衫要錢,束脩要花錢,上個學就沒有不花錢的地方,老百姓連他娘的飯都吃不飽,韃子官府還腆著臉說讓百姓讀書?”
“當然,讀書不讀書的也不是百姓說了算——你不想讀書,縣里的官吏非得讓你家孩子去讀,你又供不起孩子讀書,怎么辦?只能再拿出錢來給那些官吏。”
“他娘的。”
楊大知縣越說越氣,恨恨的罵了一聲后干脆把剛剝好的雞蛋整個兒塞進了嘴里,似乎嚼碎了雞蛋就能讓他出口惡氣一般。
朱標卻是若有所思的說道:“所以,姐夫你在寧陽縣推行的就是官府包了百姓孩子讀書的花費,許諾成績好了還給賞錢,所以百姓才會愿意讓自家孩子來讀書?”
楊大知縣嗯了一聲道:“其實給不給賞錢都一樣,包不包百姓孩子讀書的花費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先讓老百姓能吃飽飯,然后才能說其他的。”
“說得難聽點兒,一家人里但凡出一個讀書人,都能說得上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老百姓又不是傻子,他們當然也知道讀書能做官,做官就不用土里刨食的道理。”
“以前不讓孩子進學讀書是沒辦法,現(xiàn)在能吃飽飯了,他們自然就想著讓孩子讀書,從而改變一家人的命運。”
朱標再次點了點頭,說道:“所以,洪州那邊的受了災的百姓,他們做農(nóng)戶還是做鹽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先讓他們吃飽飯,是這個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