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
可能這家伙從小就跟他爹給教壞了,所以跟他爹那個老登一樣不把官老爺們當人看?
本官就想問問,什么叫先在寧陽縣試行,效果好的話再全面推行?
合著大明一千多個州縣,你們爺倆就踏馬的盯著寧陽縣一個地方,就踏馬可著本官一個六品芝麻官禍禍?
這種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的感覺讓楊大知縣很是不爽。
不爽之下,楊大知縣就不想讓眼前這個慷慨激昂、唾沫橫飛的便宜小舅子好過。
最起碼也要給他潑幾盆冷水,要不然這家伙一激動,回到京城之后真拿他爹的玉璽寫封詔書可就麻煩了。
“殿下,治大國如烹小鮮啊。”
楊大知縣笑著搖了搖頭,打斷了朱標繼續“先在寧陽縣試行”的思路。
“微臣早早的就把“士人優待過甚”和“累進稅制”、“分類稅制”、“王田制”的奏本遞了上去,朝廷也早早的就已經傳出了風聲,天下士紳和讀書人也早早的就知道了消息,可能江南的百姓也都已經得到了消息。”
笑著指了指文廟所在的方向,楊大知縣又繼續說道:“像是吳彥虎、陳墨、呂鵬他們,還有那二十六個童生,哪個不是知道了這些消息以后才決定出來讀書做官的?”
“但是,陛下卻一直沒有明確的旨意下達,中書省也沒有真正明確的公文,殿下有沒有想過是為什么?”
朱標微微一愣,答道:“因為涉及到的不僅僅只是地方上的士紳和讀書人,同時還涉及到了地方和朝堂上的官老爺們,涉及到了滿朝的勛貴。”
“哪怕是有李善長和劉伯溫他們的全力支持,這種事情也不是說討論完就能直接落實的,必須要慎之又慎才行。”
“尤其是“王田制”涉及到天下士紳、讀書人、商賈、百姓,其中有人受益,有人受損,偏偏利益受損之人又無法阻攔朝廷推行“公田制”,這時候他們自然就會盼著朝廷早早推行,因為只有急著推行,才有可能會忙中出錯,他們才有趁亂取利的機會。”
說到這兒,朱標又忍不住嘆息一聲道:“小弟其實也明白這些道理,只是看著姐夫能把寧陽縣治理得這般興旺,心里終究還是忍不住有些急迫。”
楊大知縣哈的笑了一聲道:“殿下想的岔了,不是微臣把寧陽縣治理得有多興旺,而是有很多因素疊加起來,讓寧陽縣看起來很是興旺。”
“比如說,如果沒有陛下和殿下賞賜的那些牛馬、雞鴨,沒有徐相和常平章送來的那些牛馬,寧陽縣百姓就養不了豬也養不了雞鴨,指望寧陽縣自己的那個養殖場和養豬場,只怕要不知道多少年以后才能慢慢鋪開這一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