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宮廷御方,誰用誰知道
京城的法場上,官老爺們人頭滾滾。
蓬萊縣的田地里,百姓的汗珠子摔成八瓣。
割麥子,捆麥子,把麥子運到打谷場曬麥子,用碌碡壓場,讓麥粒從麥穗上剝離,再揚場,去掉里面的石頭子兒和泥土、麥子殼,整個過程必須爭分奪秒的干,要趕在晴天的時候把這些活全都干完。
楊少峰遠遠的站在老王莊村頭,看著打谷場上忙碌不停的百姓,心里不斷盤算著接下來該怎么辦。
現在擺在自己面前的問題一大堆,隨便哪個都不太好解決。
就比如說分地。
當初在寧陽縣的時候分地似乎很容易,只要蓬萊縣的新任知縣徐敬玉老老實實的復制自己當初在寧陽縣的操作就行。
但是蓬萊縣的情況跟寧陽縣可是有很大的不同。
寧陽縣分地的時候是趕在春耕之前,當時大部分百姓家里都沒有幾畝地,再加上寧陽縣又是剛剛光復,一切都是百廢待興,自己這個知縣大老爺當然是想怎么分就怎么分。
而蓬萊縣已經光復兩年,百姓家里既有胡元之時就已經耕種的土地,也有自發墾荒出來的土地,直接分地就要涉及到土地的變動。
比如說張三家的地有可能劃給李四去種,王五家開墾出來的荒地有可能便宜趙六。
對于這種問題,最簡單粗暴的解決方式就是官府直接強制分配。想要讓百姓自愿接受重新分配,就必須得耐下心來做通百姓的工作。
徐敬玉有沒有那個耐心?
除了要給百姓分地以外,怎么給登州府十個縣的百姓尋找賺錢的門路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煮鹽可以當做一個掙錢的路子,但是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全部放在煮鹽上面,畢竟煮鹽要考慮到天氣、漲潮退潮等等亂七八糟的因素,并不是搭起鍋來就能直接煮。
更重要的是,楊少峰現在必須要考慮整個登州。
登州府十個縣,縣與縣之間的道路,每個縣的城池,還有縣學、府學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問題,隨便哪個都足以讓人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