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投名狀?不愿拍,就滾!(13)
第221章投名狀?不愿拍,就滾!(13)
刺馬案,指的是清末張汶祥刺殺兩江總督馬新貽的歷史事件。
馬新貽被刺后,立即有“刺馬案”戲文上演。
之所以稱之為晚晴四大案,是因為此案疑霧重重,廣為流傳。
沈三通讀完之后,問:“誰來弄?”
這個案子其實不復雜,真正復雜的是央、地之間的矛盾。
清朝為了鎮壓太平天國,允許地方大辦團練,給了地方松綁,曾國藩的湘軍勢力不斷壯大。
太平軍蕩平之后,清廷把曾國藩調離江寧,派馬新貽任兩江總督,迅速裁撤湘軍。
之后就是張汶詳刺殺馬新貽,在警衛森嚴的督署重地一撲而中。
馬新貽被刺后,立即有“刺馬案”戲文上演,而且正值鄉試。
安徽學政殷兆鏞出試題,寓其譏諷,喬松年也來湊熱鬧,寫了一首歪詩作證,湘軍將領給張汶詳立碑等等。
刺馬案是一件有計劃、有組織的謀殺事件。
從案件的實施,到輿論的有力配合,以及對審案的精心策劃和對結案的精明設計,都說明它出自高人之手。
結果是張汶祥被凌遲處死,曾國藩回蒞江寧坐鎮。
標志著清朝中央徹底完全的顏面掃地,對兩江再也無法節制。
很多人以為清廷失去地方控制,是在1900年八國聯軍時的東南互保。
其實在三十年前,1870年,刺馬案發生的時候,地方就不可控制。
韓三瓶道:“陳克辛也想弄古裝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