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融化堅冰
銀幕出現(xiàn)一個年輕的身影。
陸水生忙碌著。
哥哥的教導,再加上接觸印刷工作,一直讀書識字謀求進步,在安徽馬群鎮(zhèn)屬新四軍二師活動范圍找到了組織。
1938-1940年期間,他在淮南根據(jù)地參與改造漢陽造步槍撞針,學習了很多知識,掌握了淬火技術。
設計活字排版式雷管編碼模具,大幅度提高了邊區(qū)手榴彈批號印刷效率。
陸水生時常茫然,但始終無法忘記噩夢般的南京城內的屠殺,牢牢記住哥哥給他說的話。
夜里睡不著,他會看著窗外的夜幕。
1940年,經過考察。
陸水生入黨。
1941年。
《抗日根據(jù)地軍事建設》中指出:“國民黨已經兩年未發(fā)一顆子彈,將來發(fā)給的可能也很少。”
崇尚自力更生的八路軍,沒有子彈供應就去撿彈殼做復裝彈。
日軍發(fā)現(xiàn)后加強對彈殼的控制,八路軍彈藥廠便開始嘗試自制彈殼,有困難便想辦法克服。
彈殼原料是銅和鋅合成黃銅,需要一批有金屬鍛造經驗的技術人才。
依靠1941年3月組織政策指示通過“南工北調”計劃,將技術工人從南方輸送到北方。
鉛字印刷需要掌握鉛銻合金,活字合金的熔煉,與黃銅彈殼鑄造存在溫差,但工藝原理相通。
模具制作專長也相通,可轉用于彈殼沖壓模具修復,活字雕刻精度級別比彈殼公差更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