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翻舊賬
“不,我決不能坐以待斃。”
陸釧的接受《南方周末》專訪,強調道:“某些人喜歡翻舊賬,用狹隘民族主義綁架藝術,《南京!南京!》的勇氣在于突破二元對立!”
夜里三點。
陸釧發了條微博長文,《一個導演的十年孤獨》:“《南京!南京!》讓我失去很多,但藝術家必須堅持孤獨,必須堅持自我表達,不能被強酸性電影隨意腐蝕。”
一早。
老胡發文為他說話:“陸釧是十幾年前商業電影初創期,最早接觸商業創作的導演,99年編劇《黑洞》引發關注,自編自導的《尋槍》一鳴驚人,又是自編自導的《可可西里》斬獲華表、金雞、金馬三大獎。”
“這是一位新銳導演,有‘新生代敘事實驗者’、‘才子導演’、‘影像詩人’之稱,他還是北影學院導演系碩士,電影有著深刻人文關懷和藝術風格。”
“《南京南京》也許存在爭議,《王的盛宴》也許沒有達到觀眾的預期,也因此遭到了網友們的狠批。但很明顯陸釧導演意識到了爭議的存在,也做了回復。”
“國家培養一個優秀的導演不容易,藝術的探索也難免遇到挫折。”
“陸釧導演作品沒有得到預期,這是電影的商業問題,現在一些網友們又翻出多年前的舊賬,指控陸釧電影里‘用心險惡’。”
“老胡不贊成這樣的長期‘追殺’和聯想。人都會犯錯,藝術應該交給時間來檢驗,陸釧導演的電影老胡也看過,比如《南京南京》老胡覺得勇氣可嘉,老胡自己沒有勇氣去梳理那段歷史,陸釧導演值得肯定。”
“老胡以及和老胡持有相同觀點的人很多,觀眾也是如此,當年大家對《南京南京》評價很好。電影過去了三年多,過去了這么久,輿論的場景發生巨大變化,依然揪著當年的一件事不放,把它當成一塊牌子掛在一個人的脖子上,隨時進行游斗。”
“大家可以對一部電影有不同的看法,但這樣的風氣不應開盒子嚇一跳。”
老胡看準了時機,不能任由蠢貨蚣蜘應付。
那些東西,只會進一步刺激輿論。
《1937》輿論轉變,這件事背后不可能是自然演化。
類似的操作,也許網友陌生,但是老胡這樣的人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