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后殖民主義
從《1942》再到《南京南京》,如今到了《金陵十三釵》。
身處其中的網友不理解在發生什么,李銨團隊卻感覺到了深深的危機。
接受者、傾聽者、審視者,是三種不同的境界。
東大觀眾以往只是敘事接受者,現在正在成為傾聽者,并且向審視者邁進。
接受者是位于下位的,傾聽者是平等的,審視者則是隱隱高了一等。
李銨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正在上映,影片涉及宗教、信仰的多重敘事,從不同視角來看,故事完全不同。
如果東大觀眾開始審視電影,《少年派》存在被解讀為淡化真實歷史、強調多元敘事的可能。
本身李銨更傾向于國際市場的接受,李銨實際上就是好萊塢,以及西方敘事的代言人。
這是一個客觀事實。
西方敘事和他休戚相關,華語市場是他的后盾。
他只想讓華語市場作為后盾,而不是反過來影響他,甚至來同化他。
李銨caa的輔助經紀人davidunger提醒:“李,東大市場對你很重要,keyakhayatian(caa頂級經紀人),正在和索尼談判《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初期方案。”
李銨御用執行制片負責大衛·沃馬克也是提醒:“這是很不好的苗頭,詹姆士讓我提醒你。”
詹姆士即詹姆士·沙姆斯,制片人,哥倫比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
博士論文導師是后殖民理論家佳亞特里·斯皮瓦克,博士導師的導師,師承美國解構批評大師保羅·德曼。
后殖民主義是研究殖民統治結束后,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遺留的文化、心理、權力關系的理論。
核心問題包括文化霸權,西方如何通過話語,如文學、媒體,將殖民邏輯包裝為文明使命”,塑造被殖民者的自卑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