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反常
電影局組織的新年茶話會上。
沈三通攜帶著三通娛樂的成績單,高調(diào)表達對張一謀的支持:“現(xiàn)在有人說我沈三通厲害,這一點恕我不能認同,我只是站在了巨人肩膀上?!?br/>
“中國電影最大的幸運,就是在發(fā)展關(guān)鍵路上,我們有張一謀導演這么一個不計個人毀譽、毅然改弦更張的領軍人?!?br/>
在現(xiàn)場的老謀子,當即老臉一紅,連忙說道:“沈?qū)Э蜌饬丝蜌饬?,不敢當不敢當?!?br/>
與會的領導、導演,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我靠!
沈三通這是要干什么?
不少人心里都涌現(xiàn)出沈三通要搞事的想法,畢竟在搞事上,沈三通確實喜歡搞事。
“當?shù)闷?。當?shù)闷??!鄙蛉▓远ǖ溃骸皬垖]有拘泥于藝術(shù)電影的窠臼,而是勇敢的踏步往前走,如果只是停留在藝術(shù)電影領域。中國電影早就死了,只能龜縮在電影學院和學術(shù)研究上。”
張一謀哪敢承認:“沒有我張一謀也會有其他人?!?br/>
“您就別謙虛了,過分的謙虛是驕傲!”沈三通說道:“2002年《英雄》以2.5億票房橫掃市場時,很多人批評張導向資本屈膝、消解藝術(shù)追求。”
“當年我還是學生,為張導在學校搖旗吶喊,和同學老師辯論。十年后再回望,事實勝于雄辯!爭論可以休矣!”
“《英雄》這部作品恰如中國電影市場化進程中的破冰船,用商業(yè)邏輯撕開了產(chǎn)業(yè)升級的突破口?!?br/>
“好萊塢大片壓境、國產(chǎn)電影舉步維艱的世紀之交,張導以武俠外衣包裹的市場化嘗試,客觀上完成了三大歷史使命?!?br/>
“第一,驗證了中國市場的票房潛力。”
“《英雄》首次將觀影群體從文藝愛好者、電影愛好者,擴展到普通市民,當年bj新東安影城單日排片45場的盛況,直接刺激了全國院線建設熱潮,2003年銀幕數(shù)同比激增37%?!?br/>
“這為后來諸如《狼牙》《精絕古城》的爆發(fā)奠定了硬件基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