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不要嘲笑他們
沈三通搖頭說:“這些高度,是我能創造的嗎?這是高看我了。同樣的,這些理念是某個導演通過學習就能學會的嗎,我覺得也難。”
董清有點繞進去了:“確實如此。”
沈三通道:“與其說是我,不如說是流淌在我們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大圣歸來》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們歷史上有,所以神話故事才能!”
“大禹治水背后是華夏組織能力的大躍升,大蛻變,會稽山是華夏最早的工程決算、審計和反腐工作現場。”
“織女和女媧、嫦娥,背后是什么,二十八星宿是什么,是織造!”
“是我們早期生產力,是紡織、冶煉和漿染的水平高,所以有了這樣那樣的神話故事。”
“織女、星宿神話傳說的背后是,華夏人一直有縫補天下、彌合萬物的向往。”
“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是華夏人一直有修訂歷法,指導農耕的技術追求。”
“神話底色是實實在在生產力的發展。”
“神話是文學化的歷史,歷史是寫實的神話,科幻是關于未來的歷史。”
“從這一點上,港島導演,彎島導演,缺了重要一課。《大圣歸來》也好,歷史大片也罷,之所以能夠成功,關鍵是文化環境,成長環境。”
董清心里深深震撼。
不是認可沈三通的這套說法,而是沈三通曾經鮮社的專訪她看過。
沈三通的理念,沒變。
不是開玩笑,是要一步步推進打造自己的電影世界。
歷史大片模式已經成熟,神話第一棒也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