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歸震驚。 但黃龍,還是下車了。 形象不符合,那就不符合吧。 想想也正常,儒家本來就幾經變化,從一開始的要精通六藝,九世之仇猶可報,到后面一群人開口閉口圣人之言,卻毫無負擔地篡改自家老祖宗的話,直接以德報怨,把后面那“何以報德”給省了。 孔子的形象,自然而然也就幾經變化。 但這按照歷史說法,孔子也是個能干架的狠人。 否則也教不出子路這樣的猛人。 何況,這還是洪荒。 天天為一日三餐奔走,人族就沒有哪個不是古銅色皮膚的。 關鍵是,找對了人,這是孔子的話。 直接拉進玉清一脈。 他就真的可以躺平了。 甚至以后的氣運爭斗,都不用太上心。 上輩子的實踐證明,儒家是最適合封建聞名的思想,沒有之一。 而且走儒道的話,這又是個妥妥的準圣啊。 眾所周知,高徒出名師。 黃龍覺得自己可能要再收一個弟子。 正好,二弟子,孔老二,也符合他玉虛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