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遠征
“諸位既然來到了遼東,就安心的在此地住下來。不用再擔心什么黨爭,也不用擔心錦衣衛會上門兒請你們去喝茶。在遼東這片土地上,你們的才華會可以得到充分的施展。
不管你是擅長興修水利也好,監察教育也好,調節百姓糾紛也好。只要有一技之能,都可以用來造福百姓。整個遼南大地的百姓,正需要你們這些有學問、有才華的人前來治理。本將歡迎你們的到來。”
接見了這些驚魂未定的官員,簡單來了個即興演講,安住了他們的心,又給他們安排了一個臨時住所。
之后,由海州衛的主事官員對這些官吏進行考察,了解他們原來擔任的職位和擅長的領域,隨后把他們分配到合適的崗位上。
其實,這些從京都城接過來的官吏們中,真正有實干能力的并不多,很多都是一些低品階的言官,最擅長的是打嘴炮,挑毛病。
當然,現在整個遼南到處都缺人才,即便是只會打嘴炮的,起碼也是讀書人、文化人,當個教書先生總沒問題。
這些人都已經相當于從京城被發配到遼東了,也已經沒有了別的退路可以選擇,自然只能聽從陸誠的安排。
對于那些不愿意配合的,陸誠也不慣著,直接發配去種地。想通了再送去學堂,從教書先生開始干起。
陸誠了解了一下這一批過來的幾個官員的情況,其中自然也了解了一下那位正六品的工部主事周文成。
這位周主事倒是個有能力的,不過他擅長的卻是園林建筑方面的工作,還有一手好丹青。
當然,這方面的才能,在遼南的大建設工作中,并沒有太大的作用。
畢竟,陸誠自己都沒空去修建什么園林,更不要提其他的各級將領了。
所以,周主事也是直接被安排去協助修建防御工事了。
陸誠也并沒有因為對方有兩個漂亮女兒,就對他有什么優待。
遼南大地之上雖然缺乏人才,卻也不養閑人。
大明王朝在風雨飄搖中度過了天啟二年的起義危機,進入了天啟三年。
過去的一年,大明雖然在表面上解決了各地的叛亂,可官府的強力壓迫,也為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埋下了禍根。
在云、貴、川等地,各部族的土司受不了官府的盤剝,也開始起兵反叛大明。
各個部族的兵馬匯集起來,與大明軍隊展開了長期的拉鋸戰,雙方互有損傷,戰爭一直未曾停止。
也正因如此,云、貴、川幾個省份的兵馬全都用來鎮壓當地的叛亂,也無力再向朝廷輸送任何糧餉及兵馬。
與此同時,朝堂上的魏忠賢已經做到了真正的大權獨攬。
木匠皇帝朱由校每天忙著他的木匠活兒,根本顧不得其他。魏忠賢總是趕在朱由校做木匠活兒最認真的時候打斷,把朝臣的上書送到朱由校面前。每到此時,朱由校都會不勝其煩,直接把一切都交給魏忠賢去處理。
也正因如此,魏忠賢徹底把控外廷,人稱“九千歲”。
大權獨攬之后,魏忠賢更加變本加厲,一方面進一步排除異己,打壓東林黨。另一方面則是與客氏勾結,掌控整個后宮。
朱由校雖然每天都在忙著做木匠活兒,可也并不是不近女色,后宮中被寵幸的妃子也不在少數。
每當有哪位妃子懷上龍種,都會被客氏暗中迫害,或是直接下毒,或是制造各種意外,讓那些懷了孕的妃子們全都流產。就連懷孕的皇后,也被迫墮胎。
之后,客氏還和魏忠賢挑選一些有姿色的女子送進后宮,進獻給皇帝,完全掌控天啟皇帝的一切。
天啟皇帝卻并不關心這些,客氏和魏忠賢,一個是把他養大的乳母,另一個是從小陪著他長大的忠心太監,朱由校對兩人完全信任。
反正只要有木匠活兒可以做,朱由校才不會管朝堂上亂不亂。
京城中的探子還傳回來消息,朱由校把自己做的家具交給小太監,讓小太監拿到外面去賣,聽說自己做的家具在外面賣了不少銀子,朱由校還很是高興。
不得不說,這位木匠皇帝在木工上的確很有天賦,無論是什么樣的家具,只要他見過,看上幾眼就能夠仿照出來。
而朱由校雕刻的一些木雕,也堪稱最頂級的工藝品。
如果不是出身皇家,當了皇帝,這位木匠皇帝說不定還真能成為一名頂級木匠。
其實,魏忠賢上位之后,在大肆打壓東林黨的同時,也從東林黨的身上刮下來不少銀子。雖然那些銀子有一部分落入了他自己的口袋,但也有一些上交給了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