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孫承宗
士兵們手中拿的,也是最早制造出來的那一批前裝燧發槍。
即便如此,那些燧發槍的表現,也讓孫承宗贊不絕口,還要走了幾支,說是要拿去給朝廷的工匠仿制。
陸誠倒是不介意這個,就算是朝廷傾盡全力去制造那些燧發火槍,可受限于技術條件,也很難快速生產出來。
而且朝廷可沒有雷酸汞做底火,更沒有改良后的火藥,無煙火藥等等,就算是造出了帶膛線的燧發槍,也比不上遼東早期出品的陸式一代步槍。
相比于新式火槍,孫承宗明顯對遼南的農業發展和生意更加感興趣。
在這個朝廷都缺錢的年代里,陸誠治下的遼南卻能欣欣向榮,生機勃勃,這就讓孫承宗不得不重視了。
“陸總兵,沒想到你不僅擅長領兵打仗,還能治理一方。僅僅是當個副總兵,倒是屈才了。”
“大人說哪里話,這些都是遼南四衛的文武官員們上下一心,齊心協力的結果。末將也不過是帶領著將士們,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種地的環境罷了。”
“這已經十分難得了。如果遼東的各位總兵,都能像陸總兵這樣,朝廷和陛下都能高枕無憂了。”
在了解了整個遼東的狀況之后,孫承宗又詳細了解了草原上的蒙古各部以及后金的情況,最后做出判斷,遼東現在還沒有能力與后金展開決戰。
并且,孫承宗斷定,后金在這一兩年之內,必定還會大舉進攻遼東。
畢竟,后金在草原上的進展并不怎么順利,想要進一步擴張,還是要把遼東拿下。
綜合各方面因素之后,可以得出結論,后金的下一次進攻,只有兩個選擇,要么直接從北關向南進攻沈陽,要么繞過科爾沁部,進攻廣寧,切斷遼東與關內的聯系。
隨后,孫承宗向朝廷上書,詳細說明了整個遼東以及后金的情況對比,并把自己對未來局勢的判斷也講述了一遍,向天啟皇帝申請,在遼陽、廣寧外圍建立防線,并加緊訓練一批騎兵,以應對后金和草原的騎兵。
天啟皇帝也沒想到,剛送走了一個死要錢的熊廷弼,現在孫承宗也追著朝廷要錢要糧。
但孫承宗在朝為官多年,與朝中官員的關系遠不是熊廷弼可以比的。
很快,朝中不少官員都站出來支持孫承宗。
再加上這兩年魏忠賢也給朝廷撈了不少銀子,天啟皇帝最終決定,支持孫承宗修筑防線,大練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