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兵臨城下
(朝鮮王朝地圖)
朝鮮王國分為八道,挨著鴨綠江與大明接壤的,就是朝鮮王國的平安道。
說起來,這李氏朝鮮的地盤雖然小,歷史上也曾多次經歷侵略,卻一直經歷了27代王朝,從1392年,持續到了1910年才滅亡。
不過,現在后金提前把李氏王族滅了個差不多,這個王朝估計沒有希望再延續500多年的統治了。
這次后金突襲李氏朝鮮,進軍實在太過順利,前期基本是一路平推,幾乎沒有遇到任何像樣的抵抗。
因此,在后金軍打到朝鮮王都之時,后金領兵的諸位貝勒、旗主們就開始分兵多路,各自向前進攻。
每一位貝勒、旗主都想爭功,都想多占領一些土地,搜刮一些財富,自然不愿意留下多少兵馬駐守城池。
這也給了陸誠極大的便利,僅用六千兵馬,也同樣是一路勢如破竹,先后拿下了平安道的昌城、朔州、義州、龍川、定州等地,很快便占領了半個平安道。
與此同時,遼東北部的各路總兵也紛紛出兵,集結在后金的邊境線上,并且朝著鴨綠江邊靠近,威脅后金本土。
后金這次進軍朝鮮之前,就考慮到了大明遼東可能會參與,也時刻防備著遼東的兵馬。
在得知陸誠派遣大軍跨過鴨綠江之后,努爾哈赤并沒有著急出兵,而是任由陸誠的兵馬深入朝鮮境內,準備在朝鮮境內對陸誠的兵馬進行南北兩面夾擊,在覆滅朝鮮的同時,重創陸誠,甚至進一步奪回鎮江堡一帶。
一時間,后金本土的兵馬自東北向西南,沿著鴨綠江朝著平安道逼近,后金侵略朝鮮的兵馬,則是原路返回,同樣逼近了平安道。
鴨綠江對面的遼東兵馬,也在朝著鎮江堡一帶集結,兩邊形成了對峙局面。
與此同時,陸誠也帶著遼南的一萬兵馬坐鎮在鎮江堡一帶。
這一次,孫承宗派遣賀世賢、尤世功兩位總兵,領兵五萬,前來支援陸誠。
鎮江堡內,賀世賢和尤世功看著桌案之上的地圖,都是有些擔心。
賀世賢伸手指著地圖上的一處位置,開口道:“陸老弟,根據前線傳來的戰報,努爾哈赤這次親率5萬大軍,已經到達了楚山之南,距離昌城不足百里。以后金騎兵的速度,恐怕很快就會兵臨昌城之下。憑借你派去那幾千兵馬,真的能夠擋住后金大軍嗎?”
尤世功也開口勸道:“可還不只是努爾哈赤的5萬大軍,等到南方阿敏的三萬大軍返回,南北八萬大軍,就算你我三方兵馬加起來,也是有些不夠啊。要我說,還是盡早把兵馬撤回來。那朝鮮就給他們占去吧,反正也不是我們自己的地盤兒。”
陸誠卻是搖了搖頭:“兩位老兄,如果讓后金全面占領朝鮮半島,就可以得到大批的糧食物資,還能得到一個長期穩定的糧食基地。我們也會失去一個盟友。
而且,你們也不用過于擔心,別看我只派出去了幾千兵馬,守城還是沒有問題的。不過,也需要勞煩兩位老兄,幫忙防守寬奠、永奠、新奠一帶,別讓后金的兵馬打到我們的地盤兒上就行。
至于其他的,不用兩位老哥操心,別忘了,老弟我最擅長的就是守城。”
賀世賢聞言點了點頭:“說到這一點,我不得不佩服陸老弟對火器的運用。等打完這仗,陸老弟能不能送我幾條新式火槍?”
“當然沒問題。”
尤世功也站了出來:“陸老弟,可不能少了我那份兒。”
“兩位老哥放心吧,絕對少不了你們的。”
在遼東的諸位總兵之中,陸誠與賀世賢、尤世功、陳策、童仲揆等人的關系都不錯,其中關系最好的就是賀世賢。
賀世賢此人有勇有謀,而且還是從底層一路干上來的,完全是憑借自己的功勞一路升遷上來的總兵。在這一點上,就和陸誠的經歷很相似。
至于尤世功、陳策、童仲揆三人,都是武舉出身,也都是有真本事的。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幾位總兵和其他幾位遼東的總兵,都是在袁應泰經略遼東之時,與后金決戰中以身殉國。
可以說,袁應泰經略遼東期間,不僅讓遼東失去了遼陽、沈陽兩個重鎮,還把整個遼東最能打的那些總兵官,全部葬送在了戰場上。
如今,因為陸誠的原因,這些總兵到現在都還活的好好的,而且和陸誠的關系都不錯,逢年過節都會走動,平常也是經常坐在一起交流練兵用兵。
陸誠將來要想稱王稱霸,自然也需要一些將才帥才,這些人都值得拉攏。
至于這些人是否忠于大明,這個也不是太重要。
只要大明在的時候,大家都忠于大明。如果大明不在了,誰還會為大明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