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蘭姆伽訓練營
自從鬼子偷襲珍珠港之后,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
1942年4月18號,米軍杜利特爾中校率領16架B25轟炸機,從大黃蜂航母上起飛,順利轟炸東京,贏得了米國在二戰中的首次勝利。
5月3號,倭國的陸軍在東南亞進展順利的同時,倭國海軍與米國海軍在珊瑚島海域爆發了海戰,雙方都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在戰術上不分勝負,但在戰略上來說,米國成功遏制了倭國在海上的繼續擴張,極大的鼓舞了盟軍的士氣。
6月3日,中途島海戰爆發,米國艦隊成功擊沉了倭國4艘航母,1艘巡洋艦,250架飛機,致使倭國在太平洋戰場上進入戰略防御。
中途島戰役,也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8月7日,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進入局部反攻,展開了長期的瓜島爭奪戰。
這一系列的戰役,陸誠當初在給威廉上下分析世界局勢的時候,都曾做出過大膽的預測。
如今,這一切一一應驗,聽威廉上校分析過局勢的盟軍總司令,自然迫切的想要見見未卜先知的陸誠。
而且,此時的盟軍總司令,也正在籌備蘭姆伽訓練營,就順勢向華夏方面提出,調派陸誠和他的一個連進入印度蘭姆伽訓練營參訓。
自從五月份,盟軍在東南亞吃了敗仗,不得不退往印度,盟軍總司令史迪威就一直在思考失敗的原因,并一心想要打回緬甸,一雪前恥。
在緬甸作戰期間,史迪威從華夏遠征軍士兵身上看到了吃苦耐勞、不怕犧牲的寶貴品質,也看到了他們缺乏訓練、裝備落后的劣勢。
因此,史迪威認為,如果能給華夏軍隊裝備上先進的武器,再給他們提供專業的訓練,一定可以打造出一支強大的軍隊。
為此,史迪威多次前往山城,和華夏方面商議,由英軍管后勤,美軍提供裝備,華夏提供士兵,在印度訓練出一支強大的華夏軍隊。
一開始,華夏方面還不太同意,米國方面為了支持史迪威的計劃,向華夏方面承諾,愿意通過駝峰航線,每個月向華夏輸送5000噸戰略物資。
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在印度的組建蘭姆伽訓練營,請米國教官訓練華夏軍隊。
其實,米英兩國之所以這么不遺余力的幫助華夏,也是為了遏制倭國的進一步擴張。
倭國在亞洲的擴張,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米英兩國的利益。如果華夏方面再被倭國占據,倭國就會在整個亞洲形成席卷之勢,進而打通中東,和納粹德國成功會師。
真到了那時候,對于盟軍方面就大大的不利。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史迪威在印度搞起了蘭姆伽訓練營,陳納德和他的飛虎隊也通過駝峰航線為華夏輸送戰略物資。
在史迪威的計劃中,至少要在印度訓練出10萬遠征軍,而且完全按照米軍的編制進行訓練。
但當初撤往印度的新38師和新22師,加起來也只有9000多人,還不夠米軍一個滿編師人的編制。
因此,在蘭姆伽訓練營開啟之后,華夏方面派出大量的士兵,通過空運的方式,派往印度參訓。
能有機會前往印度參加訓練的,都是華夏各軍各師的優秀人才,以及一些優秀的新兵。
原劇中,虞嘯卿手下的特務營營長張立憲,就曾經前往蘭姆伽訓練營參訓。
按理說,這種好事很難落到陸誠一個團長的頭上,更何況還直接給了陸誠一個連的名額。
但陸誠之前對戰爭形勢的精準預測,讓史迪威對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再加上有凱瑟琳和威廉準將在背后運作,史迪威直接向華夏方面點名,要求陸誠帶著一個連前往蘭姆伽訓練營。
雖然以陸誠的能力來說,絕對遠超過蘭姆伽訓練營里面那些米國教官,但米國提供的武器裝備,英國提供的后勤保障,都是陸誠現在很難拿出來的。
用別人的武器裝備和物資,來練自己的兵,陸誠自然不會拒絕。
而且,在史迪威的計劃之中,還要在云南一帶裝備訓練三十個師的兵力,未來都會由米國提供武器裝備。
而米國援華物資分配使用權,就掌握在史迪威這個盟軍總司令手中,陸誠已經想好了,去了之后就說服史迪威,把自己的團全部換裝成米國裝備。
接到命令之后,陸誠第一時間開始點兵,這次的訓練,陸誠準備把原劇中炮灰團的大部分主要成員都帶上,要麻、不辣、蛇屁股、迷龍、崔勇、董刀、豆餅、康丫、克虜伯、阿譯、李連勝等等。
孟煩了這個一營長需要留下來,和龍文章一起駐守江防,并沒有參與這一次的訓練。五十多歲的郝獸醫,也要留下來照顧傷員,把機會讓給了年輕人。
陸誠也沒有強行帶著郝獸醫前去,而是把這個機會留給了郝獸醫的兒子,郝向陽。
當初回到禪達之后不久,陸誠在向第六軍軍長提了很多要求,要了很多物資,惹的軍長大人十分不悅之后,又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就是幫忙把郝獸醫的兒子從中原戰場上調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