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海底練功
行走到海水一定深度之后,當陸誠感受到周圍的壓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停了下來,開始在海水之中打拳。
身處在海水之中,水的浮力時刻想要托著人向上,必須要分出心神,沉下身體的重心,才能夠在海底站穩腳步。
同時,海水無時無刻不在涌動,一起一伏之間蘊含著強大的推力,想要讓一招一式按照既定的軌跡打出,就必須熟悉海水的波動,做到順逆由心,借勢而為。
練了一會兒鉛汞大球之后,陸誠又取出一根長棍,運棍如槍,在海底抖、扣、扎、崩、劈、挑…
在這個過程中,陸誠不僅要出招準確有力,排開海水的阻力,還要掌握好每一次出招的力度,否則手中的木棍就很容易折斷。
一開始,陸誠還不能完全適應在水底練槍的節奏,往往不到半個小時,就會折斷一根木棍。
在練習了三天之后,陸誠手中的木棍支撐了一整天,都沒有斷裂,顯然已經是能夠精準把握住水勢。
當在某個深度完全熟悉了水性之后,陸誠便會向著更深處行走。
這天,陸誠一早出門,再次來到海水下面修行之時,忽然在某個礁石附近發現了兩三只個頭不小的海龜正在捕食。
看似背著厚重的龜殼,體型笨重的海龜,在海水之中用鰭狀肢向前輕輕一劃,就咬住了一只水母,開始了進食。整個動作看似并不快,但卻帶著一種飄逸,仿佛是厚重與輕靈的完美結合。
陸誠一時間心有所感,忽然聯想到了道家典籍中的“吐故納新,熊經鳥申”。
上古先賢仰觀天地自然,洞察萬物,從動物中學習養生長壽之法。吐出胸中濁氣,吸納新鮮空氣,模仿黑熊攀巖,飛鳥展翅的動作,借以養氣長壽。
這海龜的一舉一動,既有熊的厚重有力,前方的雙鰭劃水之時,又如鳥兒展翅一般,正與“熊經鳥申”的道理一致,而這海龜也是出了名的長壽。
這其中的聯系與道理,的確是引人深思。
就在此時,那海龜正好需要換氣,輕輕劃動動前面的雙鰭,斜向上朝著海面浮去。
不知怎的,陸誠竟想到了之前在《狂蟒之災》世界見到的巨蟒在水中游動的場景,以及之前見到的種種蛇類運動,一龜一蛇,似乎可以互相結合,正是那神話傳說中的玄武。
緊接著,陸誠腦海中浮現出諸多想法,有原著中新加坡陳式太極陳艾陽的太極合擊之術“馬踏飛燕”,唐紫塵所創的“龍蛇合擊”,有尚云祥的“熊鷹合擊”,這些都是以形意十二形中的兩種互相結合,創造出自己的合擊招式。
一龜一蛇,便是玄武,是厚重與輕靈的完美結合,是舉重若輕,是舉輕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