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翰林院上班
新官上任,初次進入官場,陸誠這一批新科進士還有很多東西要學。
翰林院這個部門,集中的天下最頂尖的精英知識分子,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為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等。翰林學士地位清貴,也是成為閣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員的踏腳石,相當于皇帝手下的秘書處,高級官員的儲備基地。
像是唐朝的張九齡、白居易,宋朝的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大明的方孝儒、張居正,都曾是翰林學士。
當陸誠與新科榜眼、探花來到翰林院,翰林院的一位從五品的侍講學士領著三人來到辦公區,隨手一指三張空著的桌子,開口吩咐道:“今后,這里就是你們三人處理公務的地方。筆墨紙硯都是上面配發的,用壞了也不要丟掉,可以拿著舊的去換新的。
你們現在的工作就是每天整理圣諭,編輯宮抄,暫時沒有其他的活兒。每天卯時上工,吃過午飯便散工了。以后月有月考,年有年考,考核不過,便罰俸祿。
從六品的修撰,俸祿為每月八石,正七品的編修,月俸祿為七石五。另有飯食銀子,燭火銀子,若是留在此處吃飯,便沒有了伙食銀子。”
此時的一石約為120斤,陸誠的俸祿就是每月960斤大米。依照現在京都的物價,一石大米大概需要1500文。一兩的銀子約等于1300文。
也就是說,陸誠的基本工資換算下來,每個月大概是九兩多銀子。就算是加上伙食費和燭火費,也就是每個月10兩多一些,一年一百二三十兩。
放在普通人家,這樣的收入足夠維持小康水平的生活。
但放在官宦人家身上,就多少有些不夠用了。
就像賈府,一個一等丫鬟每個月的月歷就要一兩銀子,二等丫鬟每個月一定要錢,而且這些丫鬟還需要包吃住。
換句話說,陸誠這點俸祿,如果全用來養下人,也就只能養十來個。況且,這些錢還要用于一家人的開銷。
明朝官員的俸祿本就不算高,如今畢竟到了王朝末年,國庫空虛,再加上中原等地連年干旱,糧食欠收,物價逐年上漲。
要是僅憑這點工資,別說是當官發財,就算是想要維持體面的生活,也要精打細算。
讀書人十年寒窗,一朝金榜題名,除了少數真正想為民請命,為君分憂的官員,更多的還是一些想要升官發財,光耀門楣的。
也正因如此,許多官員禁不住誘惑,便開始想方設法的撈錢。而一旦開了這個口子,再想止住就難了。
等侍講學士安排完工作,探花郎還有些詫異,忍不住開口問道:“這位大人,我們就只是抄書嗎?我們可是今科的三甲,狀元、榜眼、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