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夜拜毛玠
在三國初期,大多謀士都帶著世俗的偏見擇主而事。
他們優先考慮的不是這個人能力如何,而是這個人的出身門第和名望。
若出身名門望族,便天然地被認為更具正統性和領導能力。
比如袁紹,四世三公之后,一呼百應,眾多謀士紛紛投其麾下,看重的便是他的家族背景所帶來的潛在優勢。
只有少數人擇主不被世俗所左右,如荀彧、程昱、諸葛亮這些謀士獨具慧眼。
荀彧選擇曹操,并非僅僅因為曹操的出身門第,而是看到了曹操的雄才大略和匡扶漢室的決心。
他在曹操勢力尚弱之時便毅然投身其帳下,以自己的智謀和才學為曹操出謀劃策,幫助曹操在亂世中崛起。
當然荀彧雖然很早就拜入曹操帳下,但真正死心塌地為其出謀劃策還是曹操迎獻帝之后。
經過半日的探討,程昱對王鑠的見解和志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王鑠雖然是游俠出身,但其志在天下。
“昱,愿為將軍效犬馬之勞。”思索一番后的程昱,最終放下手中的茶盞,緩緩起身,躬身作揖道。
王鑠聞言,心中大喜,連忙起身扶起程昱,說道:“我得程公相助,如漢王得張良。”
一番客套后,王鑠便告辭離開。
這剛一回府,便聽聞府中管家說道:“王將軍,今日有人來求仕,您不在小的讓他明日再來,這是那人的拜帖。”
說著,管家將拜帖遞給王鑠。
只見拜帖上顯眼地寫著一個名字‘毛玠’。
毛玠,字孝先,陳留平丘人。
歷史上,毛玠與崔琰合稱崔毛,二人一同為曹操舉薦人才,整頓吏治,為曹操的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也是最早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的戰略規劃,深得曹操的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