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自然是要防備,但今年收成比往年差了許多,國庫余糧并不多。” “天災人禍不斷,國庫的糧食,只能用來賑濟災民,以安撫民心!” “饑荒若是持續(xù),只怕這個冬季,會激起民變。” “哼!若無兵鎮(zhèn)守,匈奴來襲又當如何?到那時,老百姓可不是餓肚子那么簡單,連命都要丟啊。” “修長城的徭役怎么辦?那可是六國的殘兵,若是不喂飽了,遲早生變。” …… 朝堂之上的議事,開始激烈起來。 趙高之死,似乎與國家大事相比,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尤其大秦一統六國后,各式各樣的矛盾出現,尤其饑荒,更是無處不在。 糧食,往往成了最大的問題。 縱使有百萬雄師,沒有糧草也是形同虛設。 治下百姓,若是餓急了也會拼命反抗。 什么是人心? 糧食,就是人心! 若是嬴政還在朝堂,群臣或許還會問一問始皇的意思。 但如今監(jiān)國的卻是一個八歲的孩童。 十七公子手段再高,殺得了趙高,也變不出一千石糧食。 而且十七公子自小錦衣玉食,哪見過那些災民餓急了殺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