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雷河漢
從“雲”、“雷”的字型說起。
云雷河漢
古人在造字的時候,動了不少的腦筋。漢字是我們的生產力、運力和服飾第一次大發展時期誕生的---倉頡造字。
比如云這個漢字,本體是雲,上雨下云,上雨的意思是天空中有雨水在飄蕩,下云的意思是人在說話;
古書上的“云”這樣簡寫就代表“某人說:”,一眼眼老人認為,“現在這個簡寫的云當說話講,人們不太用了”,
只有使用古文進行創作的時候會用“某某云”,其實老爺子可能關注網絡文學少,還是有用的,網絡文學的小說中,有的作者會特地使用“某某云:…”這樣寫能夠與某種時空相連接,我的意思是在小說的文學意義上。
而雷這個漢字,古人是使用了“車”的聯想意義。一眼眼老人感嘆:“古人創造這個雷字滴時候啊,非常不容易,動了很多腦筋。”
“怎么把天上打雷的形象表達出來泥?他們想象,天上的神駕駛著車子,轟隆隆轟隆隆滴響……”
他們創造了很多種“雷”的符號用來表示打雷:
其一是四個弧線左右有兩個圓,
其二是上下兩個輪轂內部有兩個小圓,其三一段反S弧線左上和右下有兩個圓圓的田字,(這個不是田的意思),
其四是金文,正S弧線中間一條直線,十點、兩點、四點、八點方向各自一個圓形的田……
到了金文的時候,我們的先人創造了延伸下來的雲字,上面是一片扁形的“雨”,下面是一道閃電,左右有圓形的四個小田,代表神駕駛的四個車輪,也就很像現代的繁體字了;
到了李斯的小篆才確定了今天的雲字的字型;
漢代,用隸書的形式把小篆字型延續下來,但是有漢隸自己的創作和新思路;
兩晉到唐宋的書家把漢隸進行藝術化的處理,新的書體又出現了。
雲、雷可以說只是天上的事物,但是看天吃飯的古人是希望和自然事物溝通的;同樣依靠自然生產力的今人在文字上不必在費腦子了,這是我們的祖先留下的遺產。到了對“河”字的創造上就簡單了,可以說,河、漢、濟、江,都是川字的變體,從三條曲線演變而來,在文字創作上,四個地域以符號的形式統一在一個思想領域。
秦始皇說,“書同文。”李斯作小篆。其實在符號意義上,在我們的黃帝請倉頡先生造字的時候,書寫已經“同義”了,后來列國爭雄,文字才變得亂七八糟,到了嬴政,他干了一件漂亮事,使用國家的力量統一了文字形式---堪稱秦滅六國以后又一次的大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