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兩句簡單講出了烏金的開采過程,‘陽和’二字也貼切,不錯。”有人點評道。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此聯語言之優美,對仗之嚴謹,哲理之精辟,形象之生動,乃某平生所見之前五!” “僅憑此四句,陳宮使便可得前三甲之名!” 楚狂欣慰地點點頭,不愧是我看中的對手,果然有點實力!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 “此乃烏金之奉獻也!” 念詩的小廝頓了一下,在大眾們的期待中念出了最后一句: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全場寂靜! 尾聯點明中心,將烏金人格化,并賦予它“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這時候回過頭看前面三句,在寫烏金,也在寫陳昭。 “這是陳宮使的自述詩啊!” 好一會兒,才有人感嘆道。 沒人會懷疑這首詩是否是陳昭親筆所寫。 陳宮使的行為就是最好的證明! 想想,除了陳宮使這種總是把官家、把百姓放在心上的人,還有誰能寫出這種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