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是個真正的純良之人,堅毅、踏實、寬厚...一切農民的美好品質都能在他的身上找到。 但他的退讓并不意味著軟弱,只是相比于這五畝荒田,有更要的東西值得他守護。 比如...同族的親人。 反派死于話多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因為他們不知道那句話就會觸怒到別人的“逆鱗”。 你說,本來謝順能拿到那五畝荒地他偷著樂就行了,非要得寸進尺。 謝順欺負高世欺負習慣了,在他去拿鋤頭的一瞬間,都覺得高世是裝腔作勢。 但當高世轉身,鋤頭舉起的時候,他還來得及跑路,但謝順已經形成路徑依賴了,錯過了最佳時機。 直至他和高世對上眼神,他才后知后覺地發現: 這次...高世是來真的! 那是怎樣的眼神? 狂熱,壓抑不住的狂熱! 是被壓至極點后的反彈。 但看向謝順,卻有著漠視死物的冰冷。 親人的安危,誰碰誰死! 謝順一個欺軟怕硬的地痞無賴,哪見過這陣勢? 只和狂怒的高世對過一眼,便渾身發涼,大腦一片空白,也管不住自己的下三路了,面部的表情也抑制不住地狂笑。 原來高世冷冷的那句“非五貫不可?”,不是在抉擇,而是在為自己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