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造假大師唐玄奘
“如今他學成歸來,帶回了諸多大乘佛經,且為佛祖弟子。所以這個御弟,父皇不得不認。故而在玄奘法師進入玉門關之后,便派人前往接應。要將他先引入皇宮,將一應文書、御弟的封賞等物補齊?!?br/>
高陽公主這么一解釋,楚河明白過來。
唐玄奘當初是假借名義,瞞天過海。但是眼下他身份不同了,故而真亦假時假亦真,原本只是偽造的一層身份,也要被坐實。
李世民一代明君,心中或許依舊不滿唐玄奘的肆意妄為,卻懂得取舍,知道因勢利導。
此時捏鼻子認下唐玄奘這個御弟,遠比鐵著腦袋硬抗要劃得來多。
只是經過高陽公主這么一解釋,楚河腦子里原本固化的幾個唐僧形象,瞬間又崩塌了。
在許多人的概念里,唐僧或許如老版電視劇里那般,慈悲卻又迂腐,無能卻又堅持。或許又如大話西游里那樣,話癆而又有擔當。
原本楚河腦子里也先入為主的,喜歡把這幾個形象,在腦子里來回轉變。
但是此刻聽高陽公主道來,楚河覺得這兩個形象,只怕都不對的很。
懂得偽造通關文書,假冒御弟的身份行走西域,這就說明唐玄奘分明不是一個迂腐的人,為了他心中的大執著、大信念,他可以放棄一些無所謂的戒律清規。
回歸大唐后,為了照顧唐太宗的顏面,他沒有否認唐太宗傳出去的謠言,配合太宗演戲,將三日之期,改成了七日之期。這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圓滑。
堅持與圓滑,守戒和犯規···這些矛盾的點,都在唐玄奘的身上有著一種古怪的統一,反而讓他的形象,在楚河的腦子里模糊。
那個白面和尚的形象,顯然似乎有點站不住腳。
“不過高陽公主的提醒到是有用。唐太宗冊封玄奘法師,最多也不過一天時間,還多出了三天時間。這段時間,玄奘法師很有可能,化作其他身份,游走于長安諸寺之間,以作考察。我若不知這一點,懵懂之間,冒犯了他,那可大大不妙?!背有南搿?br/>
別說什么有道高僧,不會與人斤斤計較這樣的話。
佛祖都有怒火燃燒之時,何況唐玄奘?
而且,冒犯了個人,憑借修養和品德,可以無視。但若是觸犯到了道理之爭,或者被發現德行有虧,那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