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推動影視行業大發展
李牧這時候開口說道:“我有一個華夏新星導演計劃,這個計劃的具體內容是,由我個人在未來的五年內,陸續出資三十億元人民幣,支持300名導演去拍攝他們想要拍攝的電影,每一部電影平均投資1000萬元人民幣,所有拍攝成本完全由我個人負擔,版權也由牧野映象來獨家運營,不過導演及其團隊可占影片版權收益的50%。”
“也就是說,如果電影賺錢,那么所有收益的50%將歸導演及其團隊所有;如果賠錢,導演及其團隊不需要承擔任何損失。”
新導演扶持計劃,是李牧一直想做的事情,國內影視行業在資本冷淡的時候,大量導演找不到錢來拍攝自己想拍的電影,只有極少數有名氣的導演能夠拿到自己想要的投資、拍攝自己想拍的電影,整個行業新片量少得可憐,還談什么振興影視行業。
所以李牧希望用這個五年計劃,來扶持一批有理想、有熱情、有抱負的新導演,讓他們有機會拍攝他們想拍的影片,5年300部投資超過1000萬的電影,折算下來每年就是60部,1000萬投資的電影,只要題材不出問題,就絕對具備上院線的能力,到時候,每年能為國內電影市場增加60部院線大電影,相當于每個月就有5部,每周至少1部。
去年,華夏電影市場全年拍攝的故事片還沒到200部,這其中能上院線的連一百部都不到,一下子增加60部,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助力。
臺下許多新人導演都對這個計劃激動不已,但是,許多影視行業的老人卻顯得有些憂心忡忡。
新人導演激動,是因為他們即將有機會拿到足夠的資金去拍攝自己想拍的院線大電影,老人擔憂,則是怕這些新導演、新影片大量沖擊市場,奪走他們的市場份額。
僧多粥少的例子每個人都心知肚明,誰也不希望每年冒出一大堆競爭者跟自己搶飯吃。
李牧這個時候繼續說道:“任何時候,想振興任何一個行業,必須要同步提升兩個數量級,一個是提升產品體量,一個是提升消費群體總量,拿影視行業來說,想振興行業的前提,是每年產出的電影要增加,同時每年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觀眾要增加,否則少了任何一個,這事都成不了。”
“只增加影片數量,會導致票房總量瓜分嚴重,拉低整個行業的單部電影收益率,到時候有可能會導致更多的電影無法收回成本;但是,只增加用戶數量,產品線不夠豐富,又會導致用戶土壤的水土流失,所以,我鄭重承諾,每一部華夏新星導演計劃拍攝的電影,在上映之前都能夠得到牧野科技的無條件宣發支持,盡可能的為大家拓展更多的潛在觀眾。”
臺下新人導演更加激動,李牧這相當于是產銷一條龍服務,徹底解決了新人導演的后顧之憂。
但是,老人卻依舊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新增這么多電影,又只為這些電影進行推廣,其他人的影片還是要收到巨大的沖擊。
這時,李牧開口道:“影視行業與其他行業不一樣的是,在咱們這個行業,終端是用戶無法自行解決的,觀眾必須走進電影院才能夠看到院線電影并且貢獻票房,所以這就需要我們的院線承載能力快速發展,所以,除了華夏新星導演計劃之外,我們還會同步推出另一個計劃:熒幕裂變計劃。”
“熒幕裂變計劃,顧名思義,是要讓我們現有的大熒幕產生裂變,一千塊變兩千塊、兩千塊變四千塊,一百萬個座位變成兩百萬,兩百萬變四百萬,這樣,才能夠提升我們的用戶承載能力,在未來的五年內,牧野映象將投資不低于三十億元,同來與各地企業與個人合資在全國成立電影院線,這個計劃的具體實施方案為:
院線只要是在華夏大陸所有的地級城市內,都可以向牧野映象申請合作,合作的原則是,牧野映象實際承擔總投資的10-20%,但是在對應的持股比例上打五折,也就是說,如果一家院線總投資一千萬人民幣,牧野科技最多可以出資兩百萬,但只占10%的股份。”
熒幕裂變計劃,說白了就是院線建設的扶持計劃,李牧不可能在牧野映象身上投資幾百億,讓它去全國建設自己的院線,這么龐大的資金占用,會讓牧野映象的院線變成一個臃腫不堪的重資產,所以,拿出幾十億來,以少占股的形式,去吸引社會各界的力量,誘導他們出來與牧野映象合作建設院線,這樣一來,投入的這幾十億就能在終端市場形成杠桿效應,投進去的雖然是五十億,但撬動的,有可能是五百億的院線規模。
至于打五折的股份會不會帶來虧損,李牧根本不以為意,因為首先從長遠來看,以凈資產的兩倍為估值投資,是一件非常劃算的買賣,未來影視行業突飛猛進,院線賺錢勢不可擋,打五折不會虧損,只是少賺一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