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掌心的緣分1
日子跟窗臺上的日歷似的,一個個昨天被撕掉。聽說,弟弟終于在某個鄉下出生了,爸爸媽媽如愿以償,桔年還沒機會去看一看,不知道媽媽現在怎么樣了。爸爸來過幾次,塞給姑媽一些生活費,每回還留下幾斤蘋果,然后就走了。大人們都是忙碌的,姑媽也顧不上桔年什么了,也是,桔年太安靜安分了,不會搗蛋,也不會撒嬌,是個存在感很低的孩子。姑媽姑丈不怎么過問她的學習,也輔導不了,至于孩子在想什么,這并不重要。每日所說的幾句話無非關于生活起居。
“吃了嗎?”
“飯做好了嗎?”
“睡覺吧。”
這樣也好。姑媽姑丈不在家,桔年也許更輕松一些。姑媽嘮叨,姑丈的臉色永遠難看,他們湊在一起總是吵架,第二天又一前一后推著水果車出門,好像之前的爭吵并不存在。
唯一讓桔年困擾的是姑媽的大嗓門。姑媽喜歡在鄰居街坊面前,領著桔年,一遍一遍重復著這孩子的父母怎么顧不上她,自己又怎么幫了弟弟一個大忙,養一個孩子是多么不容易,言下之意,他們兩口子是多么的厚道。非得街坊們都說:“老劉他家的,你們真是好人,這孩子遇到你們是享了福了。”姑媽才肯滿意地結束。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住在附近的大嬸們總喜歡問:“桔年,長大了會不會報答姑媽?”
迫于“民意”,桔年得一次次地回答:“會的,我長大后要報答姑媽和姑丈。”
她感激姑媽一家,但是說這些讓她難為情。
爸爸給的生活費都在姑媽那,桔年是一分錢都沒有的。她在長身體的時候,衣服很快就不合身了,每當她拽著短短的衣角,迫不得已地告訴姑媽,姑媽也會給她買新衣裳。但衣裳買回來之后,姑媽又會周而復始地在大家面前說:“這孩子不知道花了多少錢。可我也不能苦了她啊,衣服總要穿吧,誰叫我只有一個弟弟呢?”
姑媽的嘴就是一個天然的擴音器。音量大,內容豐富。什么都可以成為她的談資。
“我們家桔年啊,小時候營養跟不上,小學快畢業了,身板跟七八歲似的。別人家的女孩子這個年紀‘那個’都來了,我們家這個,還沒發育。”
“小小年紀,就已經知道花錢了。這孩子,不愁吃不愁穿,那天還問我要零花錢來著,好像她爸爸給了我多少好處似的。”
“看書看書,就知道看書,別的都不會。女孩子家家,看那些亂七八糟的雜書,早晚學得不正經。”
說這些,姑媽也并不是真的厭煩桔年,她做了好事,所以需要向大家傾訴,孩子一些無關痛癢的小毛病,會讓街坊的交談內容變得更為豐富。當然,這些都無損于她撫養了桔年這個事實,也無損于她是個好人這個事實。
桔年是念著姑媽的好的,但是同時她又討厭姑媽,在這點上,她不是個好孩子。她想,等自己長大了,就報答姑媽,給姑媽很多很多的錢,但一定要離姑媽遠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