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幸好,中間雖然也出過紕漏,但還是有驚無險的完成了另一次創業。 這回是一百多天肉雞出欄,不過不是出一批,而是兩批次一起出。 按照技術員的記錄,如果按照科學的飼養辦法,大概是45天到60天就可以從雛雞到出欄。 至于頭一批雞為什么到一百多天才出去,一個是觀察,再就是為了選種留苗那些了。 總歸在這個下半年,在何雨柱不計成本的投入下,何雨柱的養殖場,在年關前出欄1968只肉雞。 數字肯定是刻意的。 就是為了向社會獻禮么。 關鍵是孵化這邊,雛雞這邊,都是形成了梯隊養殖。 “····像是我們這個養殖場,預計科學合理的養殖數量是一批三千只,五十五天出欄,按照我們細化下來的成本,是每斤雞肉···,利潤是····。 預計一年半收回所有建設成本。 并且我們聯系當地公社,建成了屠宰,清洗,雞頭雞爪內臟鹵味的作坊流水線。 可以說,從頭到腳,到雞的糞便都有各自的去向。 解決就業工位··· 預計一年可創造產值····” 現在是何雨柱吹牛的時候,也是何雨柱準備功成身退的時候。 所以今天過來的領導都是挺高興的。 像是軋鋼廠,雖然雞肉沒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