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章 不太光彩的辦法
但那些只是細節(jié)上的改變,并沒有對行業(yè)顛覆性的發(fā)明出現(xiàn)。
就像何雨柱搞的那些小發(fā)明一樣。
而電視機明顯就是不同,里面的每一項都是個巨大的工程,
何雨柱給出的建議,是以洋鬼子跟小日子的成熟產品做逆推。
說白了,還是買幾臺電視回來拆吧拆吧,然后看看人家的零配件科技含量是多少,選擇能攻克的地方先攻克。
攻克不了的地方,成立那種皮包公司,然后到人家原廠家去“偷偷”采買。
這個年頭,大多數(shù)地方還是不愿意跟咱們做生意的,特別是電子元件的采購,那是限制相當多。
但好處是,這個年頭像是這些行業(yè),還沒形成壟斷,各個稍微發(fā)達點的國家都有此類生產廠家。
并且,現(xiàn)在還不像后世那種聯(lián)網,這就給了何雨柱他們可鉆的漏洞了。
“·····怎么保證小日子會對我們放開這個口子?”老艾又一次的對著何雨柱問道。
這個問題,老艾同志已經問了何雨柱好幾遍了。
自從他支持何雨柱繼續(xù)生產大電視用來試水亞洲市場之后,老艾同志也是陷入了患得患失的處境。
前面說過,如果這個時候四九城電視機廠,只是想著跟國內同行比,其實四九城這邊已經贏了。
畢竟把成本降低了百分之二十,這就是個了不起的成就。
如果老艾同志滿足于此,他完全可以縮小規(guī)劃時的規(guī)模。把原本想著自主研發(fā),零配件完全國產的電視機產業(yè)鏈,砍掉一部分項目,進一步降低成本,然后投產之日,他就可以給自己寫請功報告了。
至于以前鼓吹的出口的事,也不是不能解決。
讓婁曉娥采購個幾十臺或者一兩百臺,不管是虧本賣還是直接送人,總歸四九城這邊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