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小吏在一少年人的身后,小聲說道。 那少年人頭也不回,只是背著手,靜靜地賞著院里兒的落花。 一中年男子走過來,沉聲說道: “吾兒年未弱冠,便得一方州伯征辟,旁人見了,喜之不及。” “子揚你卻置若罔聞,徐州的使者見也不見,未免過于失禮。” 原來這少年人便是此前李翊舉薦的劉曄。 劉曄雖然年輕,但他膽識過人善于籌謀劃策。 創建月旦評的許劭,在劉曄十三歲時曾評價他有佐世之才。 年少成名的劉曄,養成了恃才驕縱的性格。 多少郡吏來征辟他,都被他以年少為由,給拒絕了。 只是這一次的劉備似乎不太一樣。 別人征辟他,被自己拒絕了,也就放棄了。 這劉備竟然一連發三道文書,鍥而不舍,似乎是非要得到劉曄的答復不可。 以至于劉曄本人都有些麻木了,在面對小吏送上來的文書時,干脆看都懶得看。 這種無禮的舉動,被父親劉普看在眼里,他不理解自己的兒子為什么要這樣做。 旁人也就算了,這劉備仁義之名天下有知,而且與咱們家都流著高祖血脈,何必拒人于千里之外? 當然了,他們家的血脈要比劉備純多了。 劉曄是正兒八經的光武皇帝劉秀的第四子,劉延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