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撲朔迷離
清代史學大家趙翼認為:“三代以上以禹鼎為重,六朝以上以秦璽為重”。
意思是說,從九鼎到玉璽的轉變,是歷史上政治文化中的一次大變革。
九鼎為有資格祭天的天子所擁有,因沉重而攜帶不便;而玉璽則是皇帝繼承法統的信物,可以帶在身邊。
秦璽八字印文“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強調的是受命思想,不像先秦重九鼎,認為權力的擁有者必須與天建立直接聯系。
李前進扒拉口飯就開始工作,鎖定宋徽宗就好查了許多。
宋史、北宋述略、南宋通史等一大摞子關才宋朝的資料擺上書桌。
一本又一本翻查,宋朝是為數不多超過三百年的王朝,能擋住橫掃世界的蒙古鐵騎幾十年,成績絕對可以稱得上亮眼。
春妮坐在一邊端茶倒水,幫他整理出關于宋朝的資料,把他看過的再篩一遍,一頁一頁的去追尋那段歷史真象。
李前進做好了長期準備的,沒想到很快就查到了關于傳國玉璽的事件記載。
“元符受璽”。
宋哲宗紿圣三年十二月,咸陽一個叫段義的農民在自家院中出土了一枚古璽。
段義秘不示人準備傳給后世兒孫,本以為此事人不知鬼不曉,哪料卻走漏了風聲,有人向有關部門檢舉揭發,段義惶恐之下,急忙攜了玉璽進京獻寶。
哲宗傳旨令“禮部、御史臺、學士院、秘書省、太常寺官講求定驗以聞”。
朝臣曾布、林希認為這個東西“恐非秦璽”,而史稱“辨鐘鼎古器,當世無與倫比”的著名畫家李公麟認為這是真的秦璽,對金石收藏素有研究的蔡京也持此說。
經過兩個月的反復論證,仔細鑒定,最終翰林學士承旨蔡京將結果上奏哲宗,認定段義所獻為真秦璽,并提議“法物禮儀,乞所屬施行”。
很快,各部門忙碌起來。五月一日,哲宗御通天冠、絳紗袍,在大慶殿莊重的舉行了“受寶禮”。
緊接著大赦天下、宣布改元為“元符”元年(1098),封獻寶人段義為右班殿直,賜絹二百匹。
折騰了近半年的時間,“元符受璽”事件總算是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