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來自國內(nèi)的古董
商代青銅神面卣。
……
貨架一個金絲楠木箱子引起了李前進很大興趣,這么大塊料的箱子難得。
打開箱蓋他眼神里的凝重一閃而過,經(jīng)輕拿出里邊的一本書,封皮“永樂大典”四個大字雄渾大氣。
永樂元年(1403),明成祖下詔命解縉等編撰一部大型類書,并明確編纂宗旨是:“天下古今事物散載諸書,篇帙浩穰,不易檢閱。朕欲悉采各書所載事物類聚之,而統(tǒng)之以韻,庶幾考索之便,如探囊取物爾。”
《永樂大典》的傳奇從此時開始。
永樂五年(1407)全書定稿,以韻為綱,以字隸事,每一單字下分類匯集與該字有關(guān)的各種資料,共22877卷,繕寫成11095冊,共約3.7億字。
明成祖賜名《永樂大典》,并親自撰序,贊其“上自古初,迄于當(dāng)世,旁搜博采,匯聚群書,著為奧典”,并貯藏在南京文淵閣。
嘉靖三十六年(1557)宮中大火,由于搶救及時,《永樂大典》正本得以保全。
然而,錄副后,文獻中幾乎再難尋到有關(guān)永樂正本的記述,迄今亦未曾發(fā)現(xiàn)正本實物存世。
對其下落后人有若干不同看法:如隨嘉靖帝陪葬明永陵、毀于明末萬歷年間大火、毀于明末李自成焚毀宮殿等。
翻開卷首入眼的就是鮮紅的翰林院印章,一行豎式大字“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九千九百三十一。”
另一行堅式字是內(nèi)容目錄:籙正一盟威秘籙一。
全書欄線為手繪朱絲欄,字體端正整齊且灑脫精神,為寫本精品中的精品。
書上的字均用徽墨,以黃山松煙加多種配料制成,不干不酥,濕潤有光,古香古色。經(jīng)久不褪顏色,粲然悅目,便于閱讀。
憑紙張手感和字體墨色李前進已經(jīng)可以斷定這是真跡。
他扣上箱蓋隨意的說:“箱子和書都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