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店論(熊叔三十歲生日快樂)
故此,今日幾人聚會,依舊是此人不等上菜便率先捋開袖子開了張。
至于所謂子止,本名喚做晁公武,乃是個二十五六之人,聞言卻只是苦笑:“邦衡(胡銓)兄,我家本是濟州人,靖康末才搬去蜀中避禍,在那里才兩年,蜀中要害人物都不識得幾個,你問我此事,豈不是問道于盲?”
胡銓聞言也不在意,復又直接在座中努嘴:“彬甫呢,你怎么說?你家是蜀中幾百年的名門,張漕司(張浚)家里也是蜀中幾百年的名門,肯定有交往,更何況如今令尊應該正是在張漕司下邊聽令,總該有些見解吧?”
那字彬甫之人今年才約二十出頭,分明是這群人中最年輕一個,稍作思索,卻也搖頭:“不瞞邦衡兄,你若讓愚弟猜,愚弟總是能猜的,但……”
“那就猜一猜。”話未說完,胡銓便干脆打斷。“隔了幾千里,難道要你親眼見了才能說?”
此言一出,座中人都笑起來,便是周邊桌上不少士人、學生也都豎起耳朵……畢竟嘛,蜀中名門,而且此人父親似乎本就是張浚下屬,說不得便是當事人呢。
“若讓愚弟來猜,只以在蜀中見聞來講,張漕司(張浚)是能做出這種事情的。”這位最年輕的所謂蜀中名門子弟當即正色相對。“但此事未必是他一力為之。”
“如何說?”胡銓迫不及待。
“一來,張漕司(張浚)雖然總攬五路轉運之責,卻只是轉運使,又沒加節度使,所以此事必然要有宇文相公首肯,否則便是明明白白的越矩、亂行。”這年輕人坦誠言道。“二來,這王燮乃是曲大去后關西官職第一的大將,事關關西軍務,而如今代替昔日王經略為陜西兩路經略使,怕是一旦有戰事便要總攬五路軍事的,乃是胡經略(胡寅)……故此,若要處置王燮,反倒更像是是胡經略本務多一些,最起碼得讓胡經略知道。”
而聽到胡寅出場,這店中角落里,正在默不作聲等飯菜的二人,一個年長、一個年輕,堪似父子,俱為士人裝備,聞言幾乎是齊齊抬起頭來,稍微表達了一下關注。
“允文,你是想說,此事乃是關西三大員合力為之,處心積慮要殺王燮,而張漕司只是操刀之人?”飯菜開始端上,胡銓兀自斟酒,卻依舊張口便來,不管不顧。“而且,既然是三大員合力,那說不得官家這里早有底細,甚至以咱們這位官家之前做派,怕是出自他授意也說不定,只是咱們不清楚,當成新聞來講了?”
那名允文,字彬甫的年輕人,自然便是蜀中名門之后,唐時宰相虞世南之后的虞允文了,聞言再不說話,卻是微微猶疑之后,復又微微頷首……算是認可了胡銓的道破。
非只如此,周圍人也多有思索,唯獨角落里那二人中的年長者微微搖頭。
話說,所謂近來引起震動之事不是別的,乃是關西再次出現的將相之爭,而且跟當日曲端扣押經略使王庶、鞭打御史中丞一事相比,這一次更加過分,乃是巴蜀五路轉運使張浚忽然動手,直接宰了關西那邊武臣中官職最高的王燮!
事情經過非常簡單,也很清楚……之前宋江余黨史大郎在興元府(漢中)稱帝謀逆,攻打興元府城,而因為關西早已經有宇文虛中這等使相在彼處,朝廷卻是并未做太多干涉。
所以,幾乎是理所當然一般,知鳳翔府的王燮作為最近的,也是關西遠遠高于其他武將的武臣之首,即刻為都統制,入漢中總攬平叛軍事。
然而,這廝在漢中平了好幾個月的叛,東邊京東這里跟偽齊戰事都開了戰又都結束了,他那邊還在平叛……更有甚者,到了上個月,也就是七月份的時候,他居然讓史大郎從漢中山溝子里鉆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