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回應
而說具體一點,在這封走公開渠道送達的奏疏里,李伯紀直接彈劾張德遠是幸進小人,是誤國之徒,而且還是個‘勾連群小’、‘驅除忠直’,嘗試控制御史臺的不軌結黨之輩!
面對著這種直接了當的攻擊,暫不說其他,當事人張浚是必須要做出迅速而直接的政治回應的,那么也難怪幾位宰執在崇文院那里看了這封奏疏后,倉促趕到正在武學旁觀北伐推演的趙官家身邊了。
只是誰也沒想到,趙官家會在看完這封奏疏后這么生氣,而且是當眾暴怒……只能說,這位官家確實脾氣見漲。
“你看看他都寫的什么?!”趙玖轉身之后,復又從剛剛撿起奏疏的內侍省大押班藍珪的手里將沾了泥水的奏疏劈手奪來,然后甩了自己一袖子水滴。“誰是群小?!誰是忠直?!事情不按照他的想法來辦就是‘居心叵測’嗎?”
說完之后,這位官家復又將奏疏狠狠砸到地上,然后再度背過身去。
大押班藍珪無奈,只能俯身從已經浸濕的地上再將奏疏撿起,然后稍作整理。
對著官家背影,說實話,場面依然有些吊詭……張浚俯首不言自然不提,而事涉宰執,其余三位相公,包括之前在這里的王彥以下諸多人等,雖然有滿肚子話可以說,也有人愿意說,卻偏偏不好插嘴。
雨水越來越密,一聲便服的趙玖仰天看著滿天雨絲,過了許久方才喘勻了氣,卻又回頭相顧:
“都進來吧,莫要淋了雨,堂上的沙盤也收好放回去……不急于一時。”
但是,嘴上說進去,這位官家卻沒有走向身前的武學大堂,而是再度從藍大押班手中劈手奪過那封奏疏,然后轉身出門,最后居然是往武學外面不遠處的杏岡走去。
周圍人面面相覷,哪里有一個人真的會進武學大堂避雨?都省首相趙鼎以下,幾乎人人都隨趙官家出門去了,便是原本在此處主持推演的王彥也在下令收起那些沙盤后,匆匆往杏岡上追來。
話說,杏岡之上,乃是太上道君皇帝時期從全國各地移植過來的上好杏樹,幾乎鋪滿了整個小岡,此時正值三月,杏花綻放,滿岡翠紅之色,替登岡的眾人遮蔽住了大部分春雨之余,倒是實打實的鋪陳了一處煙花三月之景。
不過,趙官家最近喜歡往此處來,或者說最起碼今日往此處過來,明顯不是因為這滿岡杏花,因為他來到挨著城墻的杏岡之上后,進了岡頂的茅亭,便直接負手立于茅亭之外,然后不顧雨絲,直接越過滿岡杏花向更遠處眺望起來。
這里是整個皇城,乃至于內城北部最佳的鳥瞰點。
晴天的時候,甚至能遙望到內城邊緣地區,趙官家其實來過好幾次了。
不過,此時自此處從細雨中望去,整個皇城都只有建筑輪廓可見,整個汴梁內城也都躲入了煙雨迷蒙之中。
倒是東北方向,遠在內城城墻之外的開寶寺鐵塔依然遙遙可見。
而且東華門外的喧鬧之聲,也依然能穿透滿城細雨以及整個杏岡上的迷蒙香氣,抵達茅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