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進軍
吳玠明白,他們當然也明白,戰(zhàn)事這般倉促,很多時候就是趙官家一句話而已。
“說得好。”早就聽韓世忠、李彥仙、王彥等人分析過數(shù)次的趙玖毫不猶豫點頭應許。“只能去獲鹿迎戰(zhàn)!何況,若不渡過綿蔓水,也無法與曲端部匯合……可晉卿,若是在獲鹿接戰(zhàn),你可有什么條陳布置?”
吳玠聽到這個問詢,稍作沉默,然后才認真相對:“好讓官家知道,如此大戰(zhàn),規(guī)模幾乎是三倍于堯山之戰(zhàn)……官家若問行軍布置,臣當然能仿效邸報那種文體列出一二三四來,但都是依著經(jīng)驗之談搞得紙上談兵之術……真正的針對性布置,怕是要等到渡過綿蔓水,臨到陣前,看地形、看軍情、看天氣,臨時布置。”
堂中稍有騷動之態(tài)。
但趙玖表情絲毫未變,只是頷首:“無妨!咱們?nèi)绱耍嫒艘踩绱耍瑐}促也好、沒有經(jīng)驗也好,都是一樣的……按照軍報,女真人抵達獲鹿也不過比我們抵達井陘縣早一日半而已……你只說眼下要做什么便可。”
眾人稍作釋然。
吳玠也干脆異常:“渡綿蔓水,取井陘縣城,然后遣大軍在井陘縣東部、獲鹿縣西部的丘陵之地設立大寨,布置防御,然后匯合曲都統(tǒng)騎兵,再向前推進,沿途觀察敵情、與金軍試探交手,決定戰(zhàn)略。”
“好,就這么辦。”
趙玖言簡意賅,直接了結了這一日的御前軍議。
而既然經(jīng)歷了第一次軍議,接下來,趙官家親自下旨,大軍立即做出調(diào)整,沿著綿蔓水鋪陳,決意渡過此河,奪取井陘縣城與平山縣城,以為立足立寨之地。
翌日上午,趙官家更是率御前諸將與大部隊親自向東,抵達綿蔓水,親自督戰(zhàn),兼做渡河準備。
按照昨夜吳玠制定,趙官家傳下的軍令,今日一早,足足有十三個統(tǒng)制部,在各自將領的率領下一起渡河,以作必要掃蕩。
而一旦掃蕩完成,宋軍主力便將大舉向東推進,逼入獲鹿。
且說,十三個統(tǒng)制部,每個統(tǒng)制官都算是聞名天下的名將了,加一起的部眾,光是純戰(zhàn)兵就達到了小三萬之眾。這么多披甲戰(zhàn)兵,這么多名將,同時在幾十里寬闊的戰(zhàn)線上協(xié)同渡河,分別攻城拔地……而且不光是正面渡過綿蔓水進取井陘、平山兩座縣城,甚至還有三個統(tǒng)制官各自率數(shù)千人向北渡過滹沱河去取柏嶺寨、西臨山寨、東臨山寨(后世西柏坡一帶)……所謂正奇有度,規(guī)制宏大。
如此軍勢,如此動作,放在一個小國,幾乎算是決定國運的一場戰(zhàn)役了,但偏偏宋軍也好,甚至對面金軍也罷,所有人都知道,這只是宋軍為了給大部隊進發(fā)掃清障礙、騰出空間、防備突襲的必要行動。
只能說,戰(zhàn)事規(guī)模荒唐到讓人麻木的程度。
不過,金軍不遑多讓。
正月二十七,中午時分,草木皆綠,生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