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整頓
“遵命。”雖然府庫空虛,但這點錢帛還是拿得出來的,夏軍也是武夫,如果沒有拿到賞賜,天知道他們會干出什么事,王延對此十分理解。
“既已知曉,便從速辦理吧。”王瑤揮了揮手,又繼續(xù)與屬下交談。
王延行禮后出了帥府,然后——他不知道該去哪了。
都虞候司好像被夏軍占著,他回去嗎?況且同僚也沒幾個了,軍府一時間竟然癱瘓了。
罷了,回去看看,然后再去供軍使衙門。
都虞候司門前多了許多如狼似虎的軍士,正一具具往外搬尸體。
王延看了心一顫,仔細瞄了一眼,更是冷到了心底。
十將張游仙,臨晉縣人,他認識!
又出來一具尸體,解縣人孫承,幕府虞候。
王延已經(jīng)麻木了。
這些人職位不高,副將、十將、押衙這個級別,在一個藩鎮(zhèn)中只能算中層,但也是中堅!
這些人都被邵樹德殺了?
王延不敢往下想了,在夏軍士卒的危險目光下,他硬著頭皮進了都虞候司。
“再說鹽利。喪亂以前,國朝對鹽利并不上心。制與前隋一樣,官與民共之。”耳邊傳來了交談聲,王延低著頭不敢看,順著墻根往自己的衙署走,也不知道是不是被人占了。
只是——鹽利?為什么在談鹽利?
王延當然知道,在安史之亂以前,朝廷確實沒想過在鹽上面賺百姓的錢。那會的河中鹽池,“官與民共之”,誰都可以用,隨便采。畢竟朝廷開支也不大,除了戰(zhàn)爭之外,就是官員俸祿了。
但官俸這一項,著實不多,蓋因國朝的官員、雜任(胥吏)數(shù)量,就歷朝歷代來說,真的算是少的,開支不大。戰(zhàn)爭么,主要發(fā)生在南詔、突厥、契丹、吐蕃、西域這些地方,舉國最多時也就58萬軍隊,還有部分軍屯補貼,所以財政方面能應(yīng)付——官僚機構(gòu)堪稱精簡,兵也少,外加精打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