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政策(給盟主李仁軍加更)
大王興致起來時,直接將她們按在浴池邊上、廊柱上、欄桿上寵幸,走的時候又那么絕情,幾乎把她們都遺忘了。
邵樹德甚至覺得有些侍女很面生,但仔細想想,好像服侍過自己一兩回,頓時有些尷尬。
考慮到身邊宮官、女史多有缺額,以后就帶上她們吧,都是陰山諸部以及折家出身的女子,可靠性沒問題。
在宅子內(nèi)一直住到了月底,李忠來報:楊悅帶著第一批俘虜已經(jīng)抵達了鸊鵜泉。
其實消息比俘虜更先抵達靈夏。
夏王數(shù)年未回靈夏,甫一回來就得了個大勝,而且還是針對陰山韃靼、回鶻人的大勝。這樣的勝利再來兩次,靈夏百姓的日子將更加安穩(wěn)。
德宗、憲宗兩朝,陰山一帶緊張的形勢可歷歷在目,胡人南下入侵的威脅始終是揮之不去的陰影。
外界議論紛紛,夏王的威望持續(xù)高漲,而在王府之內(nèi),趙光逢趁著陳誠不在,獻上了他剛想到的幾條政策建議。
“趙司馬暢所欲言,想到幾條就說幾條,后面可慢慢完善。”邵樹德親自給他倒了碗茶,笑瞇瞇地說道。
他的意思很清楚,想到什么說什么,成不成系統(tǒng)都無所謂,以后可以慢慢完善。
“大王,第一條應是想辦法減少草原人口。關于此事,我想了幾招。”趙光逢道:“一者,招募其勇士入衙軍,消耗其丁口;二者,廣建佛寺,僧人不得娶妻生子,但可免賦役;三者,嚴禁靈夏或其他州縣百姓前往草原屯墾、定居;四者,若有商徒、旅人北上草原,未經(jīng)許可,不得攜帶女眷……”
說完這些,他又細細講來。
戰(zhàn)爭削減了草原青壯男性人口,確實可以抑制草原人口增長,效果顯著。
廣建佛寺這招,趙光逢認為在草原上可以網(wǎng)開一面,僧眾可以不課稅,不服役。在看到出征的人大量死傷之后,總有人愿意去當僧人的,但要嚴格管理好佛寺,嚴禁僧眾娶妻生子。同時,都護府可以時不時給佛寺發(fā)點賞賜,上層用各種手段提高僧人地位,吸引更多的男性去當和尚。
草原之上,適宜種地的地方其實還是不少的。邵樹德就記得,后世滿清征討噶爾丹時,還在科布多屯田捕魚,生產(chǎn)糧肉。禁止內(nèi)地百姓去草原討生活,讓草原人口單向流出,也是一個好辦法。
第四條和第三條差不多,不給草原增加人口。趙光逢還特別建議,若有商徒在草原娶妻生子,一被發(fā)覺,立刻全家押回原籍,不得再往。
“但他們可以跑。”邵樹德指出了這些政策的弱點。
草原以北,缺少一個沙俄來堵住部落逃跑的路子,那么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即便如此,也是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