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嘗試
乾寧六年十一月初一唐州方城縣,汝州刺史韓建、從隨州轉任唐州刺史的趙匡璘以及都水監趙克裕齊至。
比水河面上纖夫拉著漕船一路北上,抵達碼頭之后,開始卸貨。
“此河開不了。”趙匡璘看著沿途卸下來的江漢財貨,篤定地說道。
財貨以藥材、皮子、絹帛之類為主,都是折宗本在蘄州、舒州一帶抄掠、繳獲的戰利品。
佑國、威勝二軍繼續在江漢一帶與淮軍大戰。
十月之時,進至蘄州城下,久攻不克。會逢李神福遣水師武昌一帶,燒毀屯于碼頭的運糧船數百艘。夏軍大恐,敗退回鄂州,淮軍沿途追擊,俘斬數千。
十一月,淮軍士氣如虹,追至武昌城下,雙方戰于郭下,淮軍大敗,又被追殺回去,反倒連蘄州城也丟了,倉皇退入舒州境內。
至此,楊行密在江漢一帶的擴張成果毀于一旦。安、黃、蘄三州盡失,向襄陽方向擴張,鞏固西部戰線的希望徹底破滅。
折宗本趁著淮軍新敗,率大軍入舒州,四處抄掠,所獲甚豐。他沒有忘記給女婿分一份,這不,全都用船輸往洛陽。
裝財貨的船從長江入漢水,至襄陽后逆比水而上,一路抵達方城縣。
到了這里,便要下船走陸路了。
都水監趙克裕奉邵樹德之命,最后一次前來查看所謂的襄漢漕渠。
襄漢漕渠的設想,古來有之。尤其是大地震使得川中財貨無法水運至關中后,這條漕渠的開鑿就更顯得必要了——蜀中財貨經長江出川后,如果能經漢水直達河南諸水系,那么將大大減少損耗。
國朝曾經設想過,尤其是都洛陽之后,但終未實施。
歷史上北宋都汴州,正式著手開鑿,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太平興國三年(978),趙光義調集唐鄧汝潁等州百姓,“凡數萬人,以弓箭庫使王文寶、六宅使李繼隆、內作坊副使李神祐、劉承掛等護其役”,正式開鑿襄漢漕渠,目的是將南陽的唐白河水系與豫東平原的沙河水系溝通,再匯入蔡水,抵達汴梁。
幾萬人忙活了一個月,開鑿了百余里漕渠,連通了沙河與唐白河兩大水系。然后在下向口筑壩攔水,令其東北流,匯入漕渠,即人工改變河道走向。
也是在此時,尷尬的事情出現了。